第A03版:观点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陈淑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农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始终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乡村产业始终未形成规模化、集聚化效应,农民的收入增长得不到保证,依然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淮安的土地、耕地面积均居江苏省前列,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全力打造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淮安样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借助政策扶持,吸引资金人才流入乡村。为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必须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为资金向乡村产业流入搭建桥梁、提供服务,引导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促进资金精准流入。与此同时,政府应发挥好投资杠杆的撬动作用,不断创新资金流入模式,实现政府、农民、乡村产业、社会资本等多方共赢。目前,淮安区域内江苏省小龙虾产业研究中心等“三院一中心”正式挂牌。盱眙县成功获批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借助省、市政府政策的引导,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流入,以及吸引农民自身的参与,让有富余资金的农民参与盱眙小龙虾产业发展。淮安还需在友好城市、环境人文、宣传推广等方面多方发力,吸引人才流入乡村、留在乡村。

培养创新思维,聚焦数字农业发展。数字农业是指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全面应用,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网络技术等前沿科技与农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结合起来,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每个阶段,包括农产品规划、投入、生产、收获、加工、营销等全过程的监测、判断、改良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进农产品质量。在乡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的应用,把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作为导向,加快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加强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好“农业+”“互联网+”等融合文章。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大育强、家庭农场质效提升、现代农业高科技引领,同时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三化统一”,防止出现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却离农民越来越远的情况。要扎实做好农民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真正在农业现代化、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

树立系统观念,统筹乡村产业布局。淮安市小龙虾产业成功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养殖面积130万亩、产量15万吨,均占江苏省半壁江山;全市建成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1万亩,水稻种植面积485万亩、产量60亿斤,占全省水稻种植总面积、总产量比重均为14.5%左右,均居全省设区市第二。基于这些优势,需加快布局成品预制菜、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型业态,完善小龙虾、水稻种植产业链,强化产业优势,加速产业带动效应,提升产业品牌化水平。聚焦三产融合发展,建立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打造集生产、加工、批发、流通等环节于一体的市场,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同时,依托洪泽湖、白马湖等自然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地方特色,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造旅游引导下的农业生态示范区,不断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加强以优质乡村、优质产品为核心的观光农业、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建设。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引擎,要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探索建设农业强市的淮安路径,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

(作者单位:淮安市委党校)

2023-09-17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28080.html 1 3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