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意义与实践

■何 伟 毛菊红 解建惠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一门科学,博大精深,既融汇多种自然科学,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由此产生的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民族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近代以来,中医药学受西医冲击,群众对中医药越来越没有信心,中医药文化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教育。近年来,北京、浙江、重庆、湖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等地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取得较好的成效。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时代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政策持续推动,不断走深走实。

2016年以来,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4部门联合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得到较好的推广。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

2021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机制初步建立”。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

2023年4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文物局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因此,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把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植入娃娃们的心田,意义重大。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历经五千余载,凝聚了无数先辈深邃的智慧,蕴藏着源于自然的规律,是“最中国”“最中华”的象征。中小学生了解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和理论,体会中医药的魅力,能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人类的思维活动是有品质区别的。中医的神奇之处首先在于思维方法的辩证性,辩证思维是中医学的最突出特征,是中医药学的精华和核心。该方法将“自然—人—社会”看作一个宏观的统一整体系统,人体、自然、社会又分别是相对独立的整体,通过气机升降出入、阴阳消长、五行制化等规律调节、运动、变化。临床上,医生首先在思维中围绕症、征等进行辩证和分析,然后在病因、病机理论的指导下,对病因、病位、病性作出综合判断。学生通过中医理论的熏陶,自幼接触辩证思维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中小学生了解中医提出的睡眠养生理论、饮食养生理论、情志理论、动静结合等理论并践行,有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医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蕴含认识自然、护佑健康的科学方法,创造了中国早期科学的辉煌。《黄帝内经》首创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以及虚实、寒热、表里等重要理论,首次建立中医理论和体系,确立中医学的独特科学方法。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为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青少年通过饶有趣味的科普绘本等形式学习中医药学理论和方法,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理想、培育科学精神。

有利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表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医药文化中不仅有防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还包含“救世济民”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优秀品德。中医发展史上,许多名医高尚的医德故事,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素材,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

淮安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施路径

淮安市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医名人辈出,自唐代起就有“天医星,落淮阴”之誉。特别是到了清代,淮安府人吴鞠通撰写的《温病条辨》,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山阳医派”由此产生,厚植了淮安的文化底蕴。淮安正在积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一大批省、市名中医和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具备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内外因条件。今年以来,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与淮安市中医院签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合作协议,在市中医院中医师们的教学支持下,富有成效地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针对1—6年级2730名学生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84.54%的学生了解了中医药文化、53%的学生喜爱上中医药文化,许多孩子心中深深地埋下中医药文化种子,并拥有了一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选好学习课程。经过校、中医师、淮师文化学者三方研讨,确定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1×X”的课程模块。“1”指的是国家读本《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X”指的是“学科+课程”“劳动+实境课程、项目研学手册、中医药专家课”等。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安市中医院、淮安市瑞济医院共聘请2名市级名中医、2名主任中医师担任授课老师。

体验性学习。对小学生来说,中医药理论深奥难懂,而中医药实践性很强,有极大的体验性,通过体验性学习,增强孩子们对中医中药的兴趣。中医技法课上,中医师通过视频介绍人体的穴位,借助图片介绍舌苔的颜色,判断身体是否健康,介绍拔罐、刮痧、足浴、耳穴等技法与功效。学生们学习热情之高涨、参与活动之积极,给教师和中医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名同学放学回家看到奶奶感冒了,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按摩奶奶的合谷穴、风池穴、大椎穴等穴位,进行辅助治疗,得到家长的赞扬。在中医药与生活课上,中医师以《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内容,结合病例讲解偏食的害处,要求不能多吃冷饮、不能多吃甜品、着装不能露脐露膝等。好多学生当场表示要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按中医要求学习、生活,争取像孙思邈一样健康长寿。

劳动实境。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该校在新区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班级百草园”,栽培艾草、枸杞、藿香、紫苏、忍冬、芦荟、薄荷等中草药材。在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课间、课后、劳动课、科学课等时间,开展除草、间苗、施肥、防病治虫、排涝等田间管理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一些栽培技能,有的同学还在家里种一些中草药材,并在班级介绍种植体会。

创作手工作品。今年6月21日,该校在新区开展“劳动+实境课堂”观摩活动,学生们用种植的中草药材、蔬菜制作了许多精致的工艺品,包括艾草香包、中草药香水、中草药茶饮、鲜花钥匙扣等,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家长参与体验,共享学生们的劳动成果。

(作者分别为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年级主任)

2023-09-17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28079.html 1 3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意义与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