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然而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优等生、学困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发散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教学时应鼓励算法多样化,各个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答题风格及学习方式等。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选用什么方法是他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最好的方法是基于自己探索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一种标准答案,多角度、全方位甚至在异想天开中解决问题。教学中,可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四、学会创新、学会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维方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表扬有独创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无论学生意见正确与否,只要他们能发表意见,都要鼓励、表扬、激励他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数学学科中学会探索、学会思考。
五、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搞题海战术,学生要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六、理解、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有机整合,注重现实与开放的有机融合。在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处理好基础、开放、应用等方面关系。把握好这样的原则和思想,使教学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调整,在改革中不失严谨,走出浮躁,把开放性、基础性、生活性、发展性、数学性有机融合,使数学教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