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明确阐释。其中,首次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的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而言的新的时代意义,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此,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正确政绩观,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当好生态卫士,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不能再以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去发展现代化。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应坚持把人民的评判作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依据,人民群众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建设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生态惠益以及环境风险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应该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环境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秉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理念,把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不能再以生产力中心主义视角去发展现代化,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秉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了唯生产力的误区,要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态价值观,构建绿色生态制度体系,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式架构。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广义绿色技术体系的有效支撑,从而彻底解决生态与经济发展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从而推进实现生态化与现代化的统一及生态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统一。
(作者为市委党校副教授、社科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