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悦读

古诗词中,什么最令我着迷? □ 苏 宁

关于唐诗,叶嘉莹先生认为,初唐以张九龄为止,盛唐以孟浩然开。

言及张九龄之前,宜说张若虚。在诗歌作品中,易看到背后的人,张若虚与张九龄,各有气度,是大时代到来之前那个伸手撩开序幕的人。续及这一脉,张若虚再前,是陶渊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珍贵在于三点:一是用语言为后世复刻、保留了春江水边的画面,如在眼前,且这画面至现在依然可见,较之于画,它春江水般盛起的生命之力,无穷向远之水,无穷往复之春,高天与花树的生。题目中五个字是五个不同事物,可单独理解,又互相补衬,如“夜”之形貌,是用了四个定语的,“春”“江”“花”“月”,其他四字推而亦然。二是在似清淡、实浓厚的思念背后,人的高情雅致,这是一种新的精神面貌。与之前写相思题材的作品,格调完全不同。不再拘于一己之私,一房一庭院之内,它飞动展开,羞涩与自微被暂放,不再是以往一个女性视角下的相思。三是面对时间流逝的从容,对自然的认识,这是一种新的对生命的体认。从这一篇开始,诗歌写作的视野徐徐开阔起来——不只是生活,不只是情绪,不只是事件。字句里有了清晰的生命个体和自然的关系,和物的关系,而不只是和人的关系。

可以烘托《春江花月夜》所呈现的气度的,应属《逍遥游》。

《春江花月夜》与《逍遥游》中,生命空间在被拓宽。这个空间,含物理空间、地理空间和心灵空间。拓宽有三个途径:从地面向天空,从可见的近向不可见的远(知道虽看不见,但存在),从自我的内在向自我的外在。

《逍遥游》里的人,在关注大自然的变化、选择、生息。《论语》一直在讲人,人在各种关系中,指导人如何在关系中存活下去。庄子的高明,是他把人从人与人的紧密相处中分离了部分出来,“与天地自然往来”。他也讲人和人的关系,但开拓了新的思路,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也在试图定义游走在人间的“神”。他讲解时间、空间,讲生死,讲的是物理与哲学,而且是一个我们至今没能到达的高度。从这一点上讲,我认为后世没有能与《庄子》相提并论之文章。庄子,他与人剖解生命的内在,生命如何完成、如何被消耗。而且,他是如此从容、有趣、渊博。完全会忽略他是生活在一个物质极贫乏的时代,同我们谈论着这些精神层面的事件。我也敬佩他强大的预言力——为文者不可丧失的珍稀品质,这种预言或预判,来自睿智的观察,对人、自然、社会、时间。在很多方面,他都给我们以启蒙。如《逍遥游》开篇,讲一条鱼,生出翅膀,开始飞,飞了六个月也不停,击水三千里。人类那么早就有了关于飞行的梦想,嫦娥飞起来,很多生灵的飞,我们的神话里,从人到成为“神”的门槛之一是会“飞”,被看重的能力之一就是“飞”。现在的交通能力、航天科技,重点核心也是“飞”。每次在长途飞行中,看航空技术的进步,载人航天的实现,我都会想到《逍遥游》里的这条“鱼”。

单独地、专一地解读古诗词,围绕字句出处、作品年份、背景、中心思想,固然是学理程序,但颇有拘泥。我以为,古诗词中最令人着迷的是“人”“物”的精神探源,比如唐宋很多熠熠生辉的作品里,人的某种精神之形从哪里来?来自前人文章?来自观察之实?在用典里消化、使用前人思想是一种,独立地、完全地与前人撇清是一种。

《逍遥游》之后,很多人的思想、作品,都受其影响。因而,用一个比较的眼光,和一些可以比照的作品,互相巩固、定义,不是有助于一个话题的成立,而是在差异与“同”中看到曲折与进步。陶渊明、李峤、张若虚、张九龄,一路过来,支起了一条线,张九龄之后,就是王维——一个和以往众前贤风范不同的新人着盛装加入这支队伍。若将三百年的唐朝以四段分,王维打开的时段是盛唐,用盛装,用新衣新曲新词。王维之后,李白、杜甫、岑参、司空曙,依次加入,一条中华文脉渐渐丰满。此后的人,也将到达各种高峰,属于各自独有的高峰。

每一次开卷与他们相遇,都是一次攀援高峰、穿越星空之旅。

2023-02-24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7593.html 1 3 古诗词中,什么最令我着迷? □ 苏 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