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悦读

每个人都有一处精神家园 □ 吴祖丽

年前读到魏微的长篇小说《烟霞里》,年后读了季玉的长篇小说《源乡》。时间上很凑巧,不免相互对照,竟发现二者的互文关系。小说主题、年代跨度、社会背景、个人成长、城乡变迁等,都有着微妙的关联。且她们两位都生于淮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女作家。读魏微久矣,然只一面之缘。认识季玉,却可谓说来话长。

那时候,我们还很年轻,在淮安参加某次文学活动,彻夜长谈。其时,她已出版好几部长篇,取得令人惊讶的斐然成绩。然而聊起生活、工作、写作,她总是显得有些忧虑。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依旧忧心忡忡,对很多事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生活。我知道,她有一双看世界的独特眼睛。

《源乡》共十六章,第一章和第十五、十六章是第一人称视角,“我”——程家宝的叙述,从程家宝辍学进城切入,末两章相续。中间十三个章节多为全知视角,看起来是个首尾衔接的厚重的三明治结构。明显的优势是,以男性视角为女性发声,又隔了点距离,仿佛得以从容腾挪闪转,冷静审视女性命运,进而反映家族历史、时代变迁、社会变革和复杂人性,整部小说构思精妙,而又纵横开阖。

小说总计35万字,时间跨度长达40年,描写发生在苏北平原一个叫岔溪乡程家庄的小地方的故事。作者的写作版图不只是程家庄,从程家庄到县城、南城,以及更远的远方,都有涉及。“我”叫程家宝,是父母生了几个女儿之后,历经千辛万苦超生罚款而得的宝贝儿子。作者借由程家宝的视角,塑造了我大爷、李春桃、许大炮等几个家庭里的人物形象。当然着墨的重点是女性,以程有礼家的几个女人为圆点,形成辐射和发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宏阔时代为背景,书写底层普通人的命运,如浓墨重彩的油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物群像。作者理性与感性相交织的写实笔触中,缓缓描摹出个体命运和人生遭际,倾注笔尖的更多是沉痛的现实关照。

季玉说,小说前后写了9年,她定位其为一部精神疼痛史,一部关于生命因果的探源之作,一部献给故乡的跪乳之书。看完全书,我想她真的做到了,寻找和反哺自己的故乡。故乡是什么?一个人的胞衣之地,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是带着温柔和疼痛的地方,是萧红的呼兰河,是沈从文的边城。

小说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当下。这几十年,我们所处的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天翻地覆来形容,计划生育、包产到户、兴办实业、进城打工,人们为时代洪流所裹挟,追逐着时代的列车,有的人奋勇而上,有的人为时代所决然抛弃,更多的人不过是在随波逐流。城乡差异,对财富和权力的崇拜,背负原罪的女性命运,父权的压制和掠夺,林林总总……

小说以1985年出生的程家宝为始终,重点是与之相关的几个女性,他的母亲和三个姐姐。令我期待最多的是二姐程二英,初中被迫辍学,性格倔强,未婚先孕,几乎是逃往南城打工。她最早实现从程家庄到岔溪,到县城,又到更大的南城的出走,她的生活轨迹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选择,离开故乡,到城市打工,慢慢扎根,寻找更多可能和自我。程二英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对命运的抗争,她拿到自考大学文凭,在服装贸易公司工作,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终于在南城立足。虽然她一直单身,并且与一个有妇之夫在一起,但是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她的坚韧、她的独立、她对命运的把握,她一直在积攒某种力量,以便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季玉对她笔下的人物是有感情的,不同的面孔,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命运,像万花筒,从不同角度映照着宏大时代和命运,比如,心甘情愿忍受丈夫暴力的施玉莲,私奔后回归故乡却依旧步母亲后尘的程大英。围绕寡妇李春桃的各种流言蜚语,种种细腻描写和刻画,既是乡村图景,亦是人性塑像。家长里短,烟火人间,普通人不是传奇,然而普通人亦有传奇之处。她们会不甘束缚而抗争,她们会身处困境和泥泞却不自知,她们缔造着俗世里的传奇。作者的笔调是沉重的、沉痛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并且与之痛痒相关。

小说只是呈现,并不负责开出药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无数个施玉莲、程大英、程二英,默默爱着,默默承受着。我愿意把《源乡》当成作者的半自传体来理解。这确实是我所熟悉的季玉,热情而冷静,悲悯而热爱,总是在关注、思考和发声。九年成剑,锋刃出鞘。她借小说言志达意,把脉时代,描摹人情,剖析人性,直接,理性,而又锋利。

祝贺季玉,已然达成所想。

2023-02-24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7592.html 1 3 每个人都有一处精神家园 □ 吴祖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