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渲
2021年,江苏省出台“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工业强省,江苏制造业占比位居全国榜首,拥有坚实且先进的制造业基础,生产自动化程度国内领先。“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是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环节。为更好聚焦淮安市“智改数转”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淮安制造业“智改数转”应用水平、基础保障水平和自主供给水平,经过实证调研淮安“333”主导产业情况,我市应当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当好“智改数转”排头兵,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创造更多辉煌。
聚焦特色产业,优化政策支撑。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县区所辖工业园区为依托,努力加快相应特色产业企业“智改数转”后产业集聚和高水平发展,从而推动数字经济主阵地建设。企业是市场竞争主体,大力培育和支持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支持有实力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在国内外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且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引导领军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延伸,支持跨越传统产业边界、整合产业要素资源,牵头组建行业创新发展联盟,鼓励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渗透融合,形成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贸易产业集群。同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服务贸易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挥数据资源、营销网络等独特优势,在细分领域成长为“单打冠军”。优化政策支撑,吸引更多数字经济产业入驻淮安,实现技术企业对接合作、联合攻关。创新金融支撑平台,做大科技金融资金池,创新“智改数转”商业模式,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落实“技改积分”“以奖代补”政策,以“精准滴灌”推动“智改数转”取得更大实效。推广领导联系项目工作方法,形成增量、存量、变量共抓的“三结合”机制。
扩大标杆效应,转变企业观念。目前,金湖县西派集团“智改数转”升级后,企业生产效能明显提升,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典型的实践案例。需要进一步扩大标杆效应,讲好成功故事,展现“智改数转”带来的市场优势和效益回报,激发企业“智改数转”的内生意愿和内在动力。坚持产业带动,结合产业链培育行动,以链主企业及其生态圈企业为骨干,实施重大项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创建“标杆工厂”,培育推动更多企业建成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与智能工厂。根据课题组实证计量分析,我市“333”主导产业的绿色食品、生态文旅与特色健康养殖等对服务贸易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因此,要培育梯队跟进,实施“数字画像”诊断工程、“上云用数”星级工程、“智改服务”引培工程,建立“一企一档”信息库,将更多企业分层分类分梯度纳入培育储备,不断壮大“智改数转”企业主体规模。
加速人才集聚,推动标准制定。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职业院校完善人才培育计划,健全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加强应用型科技人才供给。同时,支持企业组织专门的团队从事“智改数转”工作,积极推动企业标准制定,使资源合理利用,简化生产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为本行业本区域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创造条件。
科学搭建平台,强化横纵优势。组织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单位,瞄准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数字攻关。支持“智改数转”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淮组建核心技术攻关团队。依托淮安区位优势,谋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高性能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和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统筹开展“横向抓群、纵向抓链”行动,分产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供应链、产业集群向“云端”迁移,积极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虚拟产业园区建设。招引落户国家级跨区域、跨行业平台,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淮安交汇叠加,加之内河港口区获批建设和不断推进,淮安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影响下经济发展新趋势,借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抓住制造服务化、服务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充分依托我市原有产业基础和开放优势、创新优势,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量质提升、争先创优”为目标,聚焦“333”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形成优势,不断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增强出口能力、壮大市场主体、加强载体平台建设,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借助“智改数转”推进“333”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以小优势打造创新发展高地,以大优势形成创新发展“高原”。
(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