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

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助力淮安高质量发展

■梁文凤

在全球经济格局与产业链重构不确定性较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形势下,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地方经济增长面临更大挑战。淮安市委提出围绕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争当江苏高质量发展“快班”中的“特长生”。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工业发展作为重头戏,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淮安工业园区作为淮安化工产业唯一承载园区,集工业和化工于一体,承载着淮安化工产业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承载着全省化工园区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责任,承载着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淮安样板的探索。

淮安工业园区“打造千亿级产业、争创国家级园区”底气是什么?挑战在哪里?下一步如何发力?

观动能:有何底气

淮安工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直属的省级开发园区,是全省唯一依托地方化学矿产资源建设的特色产业园区,也是全市唯一保留的化工产业发展平台。该园区现有投产企业155家,其中化工企业73家、非化工企业82家,国家高企41家,规上工业企业88家。近年来,淮安工业园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勾勒出一流现代化园区的现实模样。

高质量项目集聚发展。以苏北灌溉总渠为中轴,园区形成南北两个发展片区。其中,北片区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功能化集成”为方向,逐步集聚智能制造、现代家居、食品健康等产业,吸引比亚迪、中国优材、南洋胡氏、科铭货叉、淮味千年田园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南片区以“产业链条化、项目高端化、管理封闭化”为方向,依托地下丰富的岩盐资源,围绕盐化新材料产业链拓展延伸,聚氨酯、氟硅新材料两条产业链条初具规模,实联化工、富强新材料、联力环保、艾科维等一批高端企业落户投产。同时,以批发、零售、餐饮、汽车贸易为主的服务业稳步发展,集聚规上贸易企业14家、服务业企业2家。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淮安工业园区累计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

高水平创新驱动发展。该园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累计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市“两站三中心”82个(省级1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2022年上半年,瑞洋安泰和武汉大学、明德立达和中国农业大学、麒祥和青岛科技大学、巴德和常州大学等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个,技术合同签订额4000余万元;重点企业研发投入1.83亿元,研发费用2.46亿元,研发人员占比达21.48%;建成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盐化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等一批检测与研发平台;先后获批国家火炬淮安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生态园区、省级“十三五”先进制造业基地、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城市矿产基地等。

高安全优势绿色发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第一时间谋划实施“5+1”强基工程,以“军事化”速度组织推进,不到半年时间,24.58平方公里化工环评区域全面实现封闭化管理,6000平方米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27000平方米危化品停车场建成投运,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平台上线使用,500米隔离防护林打造到位,原有消防站改造升级,达到特勤消防站标准,新的特勤消防站开工建设。该园区安全环保基础设施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园区安全风险等级从“B类”较高风险等级调为“D类”较低风险等级,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高标准建设污水“一企一管”工程,企业废水全环节实现明管化输送;同时,建设雨水监排系统,实现企业雨水排放自动控制,超标自动切断排放。持续完善水环境三级防控体系,并强化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这些都有助于绿色发展,助力淮安“碳”路新征程。

展未来:如何发力?

对照新形势新要求,淮安工业园区发展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链条较短、企业关联度低、产业发展层次和聚集度有待提升等挑战。

淮安工业园区打造千亿级产业,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园区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园区与城市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互动越来越频繁,产业园区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为此,必须以“产城融合”的理念系统策划、规划、管理、开发、运作产业园区。一是在产业升级的同时丰富城市功能。二是全面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动产融融合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土地开发、物业开发到产业孵化、产业扶持等过程都离不开资金的推动。为此,必须摒弃产业与金融各自为营的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的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和金融有机融合解决经济产业化的问题。一是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进行多元化投融资,有效发挥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二是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进入工业园区设立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管营融合发展。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已经成为打造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在已有规模的基础上,引导工业园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牌创建,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此,必须推动工业园区管委会行政职能与运营职能、品牌化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相结合。

推动产招融合发展。产业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规划、政策体系、招商接洽、项目入驻、运营扶持等诸多环节,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必须从以往“优惠政策主导”的模式,转向“投资环境主导”和“产业环境主导”模式。一是注重引进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坚持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提升全方位产业招商服务能力。二是深度融入共建南京都市圈建设,主动承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辐射。

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创新是必备要素,更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灵魂之笔,只有通过改革打破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搭建多元开放式创新驱动平台,才能更好更快地释放工业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为此,必须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引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发展优势,深入挖掘、主动引导、合理布局,促进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另一方面,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总之,淮安工业园区产业不断从集中到集聚、从集聚到协同、从协同到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凝聚高质量创新的重要载体。

(作者为淮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2023-02-12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6546.html 1 3 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助力淮安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