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作家首发

慢读张岱

■首发作家 朱天羽

书读得真慢!一本薄薄的《陶庵梦忆》,区区12万字的小册子整整看了一年多。这与年轻时“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的阅读经历相比,真是云泥之别。用这本书的作者张岱的话说:“少年读书,如快刀切物,眼光逼注,皆在行墨空处,一过辄了。老年如以指头掐字,掐得一个,只是一个,掐得不着时,只是白地。”这也算是为自己的惫懒找一个最好的托词。

不过,慢也有慢的好处。晚上散步,月色当头,会想起他“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的句子。躺在沙发上,剥开一个橘子,会想起他最爱吃的樊江陈氏橘。“青不撷,酸不撷,不树上红不撷,不霜不撷,不连蒂剪不撷。故其所撷,橘皮宽而绽,色黄而深,瓤坚而脆,筋解而脱,味甜而鲜”,顿觉口舌生津,口感似乎也好了很多。一本书,慢慢读,慢慢品,才能读出书中人的悲欢离合,才会品出写书人心中的百种滋味、万般深情。

初读张岱,自然是被他的才情所折服。他是真名士,亦是大玩主,玩什么东西几乎玩到了极致的地步。他好美食,则“食鸡而知其栖恒半露,啖肉而识其炊有劳薪”,不仅著书立说,还亲力亲为,连苏州名厨都照他的方法做菜。他好茶道,精于鉴茶品水,熟知制茶蓄茶之法,通晓各处水性,最喜惠山禊泉,轻啜一口,便辨真伪。他好梨园,平时不仅导演戏剧,开班授课,兴致来了还亲自登台献艺,“科诨曲白,妙入筋髓”。他好弹琴,一不留神便成了绍兴琴派的代表人物。他好古玩鉴藏,眼界极高,在他眼里,也只有永乐年间集“开国之物力”而成的报恩塔内身价百亿“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的金刚佛像,方可称为“大器”。他好园林、精舍、奇石、佳木,一个小小砎园,让他经营得让游人误以为是进了蓬莱阆苑。他自筑梅花书屋,手植“西瓜瓤”大牡丹,花出墙外竟达三百余朵。他的不二斋,夏则竹影摇曳暑气不到,冬则梧落梅开红炉灼灼,“图书四壁,充栋连床”,整天解衣磅礴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悠然自得。他的短隽小品以小寓大,以精驭繁,尺幅之内风光无限,世情万种网罗其间。“彼虽放恣,而于针芥之微莫不低徊体玩”。其好友祁彪佳评价他的文字:“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真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周作人、俞平伯、施蛰存、台静农等文坛名宿对张岱都是推崇备至。黄裳更是直陈:“宗子散文第一,《梦忆》《梦寻》,天下无与抗手。”“暑中无事,辄日读数首,惟恐其尽也。描摹物情,曲尽其致。笔端有鬼,辄能攫人物之精灵,牵一发而全身皆动矣。向来作者,未见有如此才华者。”除张岱之外,好像还没看到此公对其他作家评价如此之高。

再读张岱,是被他的真性情所吸引。他喜欢热闹,西湖香市摩肩接踵的人群里有他的身影,秦淮河房画船箫鼓有他的足迹。他夜半时分到金山寺里掌灯唱戏,锣鼓喧天,兴尽而罢,扬长而去。他又喜欢清静,一夜纵情笙歌之后,“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他大雪过后独往湖心亭赏雪,还经常夜半时分坐小船悄悄出城,“卧舟中看月”,很享受素瓷静递啜一口清茶的一瞬,一派魏晋风度。他嫉恶如仇,与好友结伴出游,行至飞来峰时,发现掘南宋皇陵、盗宝弃骨于野的恶僧杨琏真迦的雕像,当即破口大骂,继而动手将雕像砸毁,如此这般,仍不过瘾,最后在上面撒泡尿方解恨而去。他自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而他相交之好友、笔下之人物,清绝孤高如王月生、奇丑忠义如柳敬亭、混世销金如张燕客、暴烈不羁如张燕芳,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癖”与“疵”,而无一不显示出“深情”与“真气”。张岱的精神偶像是徐渭,可他脱去了徐渭的压抑乃至变态,一转而为自然、洒脱。他可以秒杀为房事而操心的董其昌,也可以直接让经营意境的冒辟疆退避。他的一切行为都是自然而然,不须造作,如同他碧空如洗的冰雪文字。难怪连章诒和这种出身名门、严谨自律的大才女都发出“嫁人当嫁张岱”的感慨。

三读张岱,方读出热闹背后的苍凉。甲申之年,明朝倾覆。清兵南下,大肆屠戮,江南之地向来风气柔靡,但却是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对于张岱来说,这一年开始,他所处的世界开始崩塌,以致毁灭。知己好友纷纷殉难,倪元璐在北京自缢、祁彪佳在家中自沉、王思任绝食而死、黄道周兵败就义,一时间,亲朋尽散,家业凋零。一个出身名门、生活优裕的大家子弟,一个无所不精、饮一口水即知其泉源的生活艺术家从此成为一个遭遇国变、浮生若梦的明末遗民,过着“鸡鸣枕上”不能举火的生活,“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此时的张岱亲历了“末世”和“幻灭”,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而地老天荒,沧桑过后,不胜身世之感,离黍之叹,痴人说梦,念兹在兹,遂有《陶庵梦忆》。书中所记都是故国风物,他所去过的地方、听过的戏文、赏过的美景、尝过的美食、参与过的节日盛会和拜访过的名士佳丽,这些是他早年经历里觉得美妙和愉悦的事物,都不是什么大事,无关朝堂无关政局。在破碎的梦中,张岱写得越美丽热闹,苍凉之感就越发浓厚。越是繁华,曲终人散时就越落寞。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在一篇文章写道:“张岱和他的人群见证了‘末世’。他们见证无限的美、无限的繁华、无限的精致复杂,见证了缓缓降临的浩大的宿命。休说是王朝鼎革、人事浮沉,这种宿命的末世感将穿越康乾盛世,结出一朵最美的花,所谓‘阆苑奇葩’:《红楼梦》。《红楼梦》是无数梦的影子,其中有张岱的梦。”在我看来,它们都有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般预言式的苍凉。而要读出其中的滋味,是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打底子的。只有经历过痛入肺腑失去的人,才能读懂。

2023-06-19 ■首发作家 朱天羽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18158.html 1 3 慢读张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