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有一书法作品,名为《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给友人寄送橘子时写下的一张便条,大意是送上三百颗橘子,因为未到霜降,没能多摘,盼望友人不要嫌弃。
言简意赅,却是情真意切。当对方收到橘子,读到便条时,心中该是怎样的欢喜与感激?昨日,我体会到了一二。
前些天,我分享了篇写水果的文章,收到麦穗姐的留言:“爱吃鹰嘴桃吗?我家果园有。”她说,她家有个果园,种了四季的水果,杨梅、柿子、脐橙、柚子和百香果等。不等我回复,她就选中了我大概率没见过的鹰嘴桃,摘了满满两大篮后寄了过来。麦穗姐发来一段话,让我先把桃子放在冰箱里冰一下,就能更甜更脆。我突然想到,若是没有网络,或许她会把话写在便条里一起寄给我吧,这或许称不上《奉桃帖》,但可以叫作《赠桃签》。
自古以来,文人之间就有互赠礼物的风尚。“礼轻情意重”,当一份礼物跨越山河抵达友人手中时,它就拥有了这一路的云和月加持的分量,这必然会触动文人的情思。比如梅尧臣,在《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中写道:“车螯与月蛤,寄自海陵郡。谓我抱余醒,江都多美酝。”古时没有朋友圈,他就把这件事“晒”在自己的笔下。虽然江鲜不是很对胃口,“此味爽口难”,但梅尧臣仍旧精心雕琢出清辞丽句表示珍重,“娇女巧收壳,燕脂合眉晕”,写的既是眼前之物,也是心中之情。因为它们是朋友赠送的,所以不可辜负。
这种心理在另一首诗《李国博遗浙姜建茗》中有更直观的描写:“但拜故人贶,何言为物薄。我心易厌足,不比填沟壑。”只要是朋友赠送的,哪怕是生姜和茶叶,在他的眼中,都可媲美珊瑚和玉叶。对于友情,他是极易心满意足的人,心中不存在难填的欲壑。
世人常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事实上,它的评判标准并非狭隘地指向赠送的礼物,而是礼物之上承载的意韵。“甘若醴”是因为礼物上承载了竞争合作、讨好奉承等熙熙攘攘的词语,所以它的味道充满了世故和功利。“淡如水”是说君子间赠送礼物的原因很简单,仅是为了分享,并不涉及任何礼物之外的需求与期盼。这份念头清澈如水,也美丽动人。正因此,君子之间的友情更容易满足,它剥离了欲望,没有深沟要填,便只剩下平地,一层浅浅的水就能将其覆盖。
我把桃子堆在办公室里,午后,推门进来时,满屋的清香扑鼻而来,填满了心房。■仇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