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父亲,性格坚韧而冲动,是个典型的徐州汉子。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在挑河工时受冻,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为了支撑在山上沉重的劳动,他每周要打一次封闭,我记得,那针头足足有10厘米长,需要注射到关节里才能见效。自从见到父亲打针后,我们姐弟四人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家里总是互相谦让,成为村里有名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少再让父母费心。父亲虽然没有“好身体”,却有个“暴脾气”。有次,他从山上干活回来,听说三叔正跟邻村人打架,二话不说就骑车赶了过去,后来结果如何,我已不记得了。受父亲的影响,我上学时也挺崇尚武力的,甚至为了提升“战斗力”,一直坚持锻炼身体,从小时候跟着村里“土教练”打过一年多的沙袋,到上大学时每晚坚持跑步加器械运动,后来架没打过几次,倒是练成了一副好身板。
父亲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我上初一的那年,他的类风湿关节炎突然更加严重,使他不能再从事山上的重体力劳动了。这一变故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走出那段阴暗的时光的,但从他偶尔见诸笔端的打油诗中,如“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拼命;命中不该有,拼命也无用”,能够感受到他那种无望的苦楚。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砺,走出人生阴霾的父亲,性格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不苟言笑变得幽默风趣,从过去的唯我独尊变得内观自省,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正是这些变化,才让父亲变得可爱可亲可敬起来。
在我们徐州老家有句俗话:男人都是天生的大厨。父亲在山上干活的时候,每次回家大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典型的“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儿。自从身体不好后,他的工作阵地慢慢转移到了厨房,从一开始只会煮稀饭、下面条,到青椒炒蛋、酸辣土豆丝等家常小炒,再到红烧肉、炖鱼等大菜,也能信手拈来,俨然成为一名优秀的“火头军”。特别是我上初中的那段时间,因为长期住校,难得周末才能回家。为了给我补补营养,父亲每到周五都会到集市上买好食材,变着花样地做出各种美食,渐渐地,“周末吃啥”成为我每周最幸福的挂念。
父亲从山上下来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我母亲。他每天除了做好家里的杂事,主要任务就是把“顶梁柱”伺候好。慢慢地,父亲脸上多了些笑容,说话也变得柔声细语起来,“一把手辛苦了”成了父亲的口头语,甚至偶尔赋诗一首如:“老婆接过我手中的枪,勇敢无畏向前闯,前方的地雷我已蹚,后方的杂事我来扛,夫妻齐心奔小康。”以此来鼓励和肯定母亲的辛勤付出。回首过往,正是有了父亲的幽默风趣和阳光心态,才让欢声笑语一直陪伴并支撑着我们家庭度过那段困难的岁月。
十多年来,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前些年又因为脑梗,说话已变得模糊不清,卧床有三年多。此前,父亲多次嘱咐我说,他对家庭有亏欠,未能给子女挣下多少家产,还连累母亲吃了许多的苦,要我一定要善待母亲。如今,每每与母亲通电话,听到父亲身体情况,深知面前行孝之日不多,更常念及父亲所嘱,往往心痛得不能自已。■孙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