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是一种机缘,存有偶然和巧合的因素,但也有其内存的规律,“缘”来如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笔者曾出文集《守望淮河》,序是南京支教老师洪军作的。他是省城音乐老师、省中小学音乐考级评委,主持很多大型演出活动,知名度较高,还有他长达二年半支教活动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和忘我的付出,深深感动了学生、老师,也感动了负责支教工作的笔者。
近年来,笔者不时在报刊发表一些散文、诗歌,洪军知道了,就提议我把文章收集起来出一本文集,《守望淮河》就是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才得以出版的。文集里有个单元,是写缘分方面的,地域缘、故乡缘、工作缘、朋友缘……洪军建议我写篇支教缘分的文章。
听了他的提议,我的思绪翻飞飘扬,回到他在盱眙的支教岁月。盱眙有南京后花园之称,南京与淮安缔结友好城市,对口支援,淮安不仅在经济上得到南京有力支持,文化教育也得以帮助,南京派了一批批骨干教师到盱眙支教。洪军作为淮安区的一名赤诚游子,情系故土,积极主动报名到盱眙支教,这一来便是913个日日夜夜,为故乡的教育事业操劳耕耘,他不仅带来省城音乐教学的好方法、好举措,更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有力促进盱眙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和乡镇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
洪军到我校支教不久,笔者查出肠道息肉,他主动联系省城大医院动手术,使笔者很快康复,又投入繁忙的工作。负责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我,不久又负责与支教教师的联系协调工作。从那以后,与洪老师工作上的联系也就更加密切。他把支教学校视为第二故乡,倾注了所有的精力、时间和智慧,我校音乐教学获得跨越式发展;他不仅教学水准高,见识和胸襟也高远宽广,笔者从中学到许多,共同的志向,凝结成深厚友谊。支教过程中,笔者还与洪老师合作,本人作词、洪军作曲,为学校谱写出了一首情深意切、激情飞扬、旋律优美的校歌《成长的摇篮》,歌曲把鲍管分金、天官井等地方特色的历史典故、风物与当代中学生的那种追求高远、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融合到一起,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喜爱,受到师生的好评。
洪老师二年半的支教生涯已画上句号,但他那颗对第二故乡的赤子之心和那份关注之情依旧,在支教过程中结下的情意深深浓浓、绵延不息,多年来一直保持与支教学校和笔者的联系,继续尽其所能在物质上、教学方法上帮助和支持被支教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