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往常,春节前又从老家带回来一桶豆腐。
家乡的豆腐是盐卤豆腐,口味自然要好过石膏豆腐。因为吃着有嚼劲,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老豆腐”。很小的时候,家里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偶尔能吃上一顿豆腐,那浓浓的豆香味能在肠胃中“反刍”上好几天。后来条件有了好转,温饱问题迎刃而解。逢年过节,为了省事,经常是一锅“烩群英”。灶膛里火苗呼呼作响,大铁锅里青菜、豆腐、百叶、粉丝、茨菇、猪肉等争相雀跃。开饭的时候,装菜的大碗、大钵子一上桌,各种香气顿时腾腾地弥漫了整个房间。
长大后我们就像羽翼丰满的小鸟一样飞向了四面八方,但对家乡豆腐的情结却愈发浓烈了。老母亲知道我们都喜欢吃豆腐,每次回老家,只要事先得到消息,她总会准备好一桌子丰盛的菜肴,饭桌上当然少不了豆腐成品。为了不给老人家增添麻烦,我经常临近晌午才驱车几十公里赶到家里,但神奇的是,老母亲却早已算准了似的备好了豆腐和其他的菜蔬。
我成家将近30年,每年春节前夕,老母亲都不辞辛劳为我们兄弟几人准备好一大桶老豆腐。记得很清楚,老家的自留地、沟堤旁经常种许多黄豆。从点种、浇水、锄草、收割、捶豆、晾晒,老母亲总是精心侍弄,躲闪在黄豆粒中的砂砾哪怕再细小,老人家也要拨弄着拣拾出来。特别是炎炎夏日里,老母亲挥汗如雨举起木棍一下子一下子捶着豆秸,我们一次次心疼、劝说,她总是笑着说:“没事没事,自家的黄豆好,做的豆腐香!”到了腊月十五左右,老母亲便张罗着请人加工。看着我们一桶桶地拧走豆腐,老母亲笑得总像孩子似的特别开心。岁月不饶人,近几年老母亲已经不能再继续劳作,于是她便到做豆腐的人家买了豆腐放在家里候着我们。2019年春节我因种种原因大年三十才回家,二哥责怪说:“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啊?老母亲天天都巴望念叨,每天早上都要给豆腐换水,年近九十的人了,容易吗?”老母亲耳朵有点背,没听清我们说些什么,但柔和的目光却让我清晰地读懂了她那浓浓的舐犊之情。
豆腐走进我家,可以做出很多的样式。有一年春节后,家里请了几个朋友小聚,一桌子的菜肴最吸引人的却是豆腐的家族:干煸豆腐、猪血烧豆腐、鱼头炖豆腐、雪里蕻烧豆腐、豆腐百叶烧咸肉。大家对种类繁多的豆腐菜肴赞不绝口,不停地夸奖夫人的手艺,夫人谦虚地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都是咱们家老奶准备的豆腐好啊!”小酌畅叙之后,上了主食,夫人又迅速端上了一碗青菜豆腐汤。
寻常烟火的日子里,我对夫人做的家常豆腐“林氏烧豆腐”(夫人姓林)更是情有独钟,她的做法极其简单:少量的鸡汤或圆骨汤烧开后,放进切好的薄薄的方块豆腐煮沸三四分钟,将小粉兑水倒进锅里拌匀继续煮沸,最后放进作料和适量的蒜末即可出锅食用。浓汁偎依着豆腐被端上餐桌,光是那一碗洁白、那几点翡翠般的青绿就已勾得人垂涎三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