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清河县以乾隆二十六年(1761)为时间节点,1761年之前的县治所在地在如今淮阴区的马头镇旧县村,1761年之后的治所就在如今清江浦区里运河的南侧了。 明清时期的《清河县志》先后有六部:《嘉靖清河县志》《康熙壬子清河县志》《康熙乙亥清河县志》《乾隆清河县志》《咸丰清河县志》《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前四部都是在旧县纂修的,其涵盖的县域范围相对小一些(大体包括如今淮阴区的全部和洪泽区的湖区及其老子山镇)。后两部是在新县(清江浦)修纂的,其涵盖的县域范围便扩大了许多(其时山阳县的清江浦镇及其周边十余乡的一些区域都划归清河县了)。 《乾隆清河县志》是在旧治所修纂的最后一部志书,是我们了解乾隆十五年之前清河县历史集大成式的最重要典籍,可惜已经失传许多年了。吴棠、鲁一同修纂《咸丰清河县志》时,是有《乾隆清河县志》作为史实依据的,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前三部《清河县志》。《光绪丙子清河县志》以《咸丰清河县志》为底本,因为淮阴市图书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影印了350件《光绪丙子清河县志》,所以本地在2017年之前就仅有此志普及。2017年《咸丰清河县志》(点校本)的出版发行(3000册),加之前些时候台湾淮阴同乡会《嘉靖清河县志》《康熙壬子清河县志》的交流(几位文史专家手中有复印件),本地就有四部《清河县志》可查了。但没有《康熙乙亥志》和《乾隆志》。这两部志书真的不见了吗? 历史典籍力求完整,才能尽可能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段的具体状况和演变过程,我以寻找《康熙乙亥志》和《乾隆志》为己任,遍处寻访。本地的市县区图书馆、档案馆没有查到,市志办、县区志办也没有查到。本地老少专家手中也都没有收藏。
2021年4月9日,我参加淮安市大运河研究会组织的清江浦区考察调研,与李想(淮安市大运河研究中心研究员,在读博士)交流,他要我清口枢纽两篇文章的电子文档,我托他查寻《乾隆清河县志》。他先从自己掌握的数据库中没有查到,过两天又欣喜地告诉我,从市志办新购的一套《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中找到了《乾隆清河县志》,在22、23两册之中。
细读《乾隆清河县志》,看来其中许多被《咸丰清河县志》舍弃的内容,恰恰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当时历史的真实记载。特别是清口枢纽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资料,可以填补我们清口研究的一些空白。对于如今的淮阴区来说,《乾隆清河县志》就是淮阴区在乾隆十五年之前最完整的县志,是当时的主政者(知县、教谕等)对历史最真实、最全面的记载。 《乾隆清河县志》在正文之前收录了《康熙壬子志》和《康熙乙亥志》两部志书的凡例,可以得知这两部志书的一些重要信息,尤其是《康熙乙亥志》的凡例,是我至今第一次得到的具体信息。《乾隆志》正文之前还有四幅图,分别是:《清河县嘉靖乙丑年旧图》《清河县康熙壬子年旧图》《清河县康熙乙亥年旧图》《清河县今图》。前三图分明就是前三部志书各自成书时的县域现状图,第四图就是乾隆十五年志书编成时的县域图。因为《清河县今图》与《乾隆淮安府志》中所载的《清河县图》完全相同,我之前在撰文时已经用过。而《清河县康熙乙亥年旧图》是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乾隆清河县志》的重现,使淮安市区域内特别是淮阴区、洪泽区的历史文化典籍的一段空白得到了填补,不仅使清河县从康熙壬子年(1672)到乾隆十五年(1750)这段78年的历史真实得以呈现,也使得之前的历史得以补充。
《乾隆清河县志》的点校、编印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不久就会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