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 波 何瑞庄
今年以来,淮安区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关心指导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牢市人大“围绕中心、实干有为、争创一流”工作主线,锚定区委“当龙头、作表率”目标定位,立足“333”工作思路,展现人大履职担当,助力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围绕中心谋大局
聚焦“三个重点” 服务高质量发展
项目攻坚抢一步。紧扣“以工业为支撑、以文旅为提升”核心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与市人大的工作联动,推动共同招引的金杨科技项目建设,确保一期主体工程按期竣工,共同推动投资5亿元的富士德新材料项目签约落地。提升项目服务质效,保障蓝·数字文旅产业园一期项目如期开园,高效推进二期项目建设,以优质服务推动三期项目签约。坚持以商招商,签约高性能钢带和亮土智能科技2个10亿元项目,助力新能源电池结构件产业链形成并发展。
上下联动深一层。持续深入开展省、市人大学习实践活动。与市人大联动开展《淮安市停车场管理条例》等执法检查、立法和工作调研等活动10余次,向省、市人大反馈建议50余条。创新开展“当龙头、作表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联动区、镇(街)两级人大和全区五级人大代表,聚焦“助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聚力发挥企业家代表“头雁引领”作用,把代表履职与群众期盼、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152家,提出助企建议268条。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樊金龙来淮调研期间,对该区具体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提升效能争一流。高质量完成镇(街)人大16名兼职副主席(副主任)选任,设立开发区人大代表联络办公室,不断充实基层履职力量。举办3期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履职专题培训;全省首批、全市首家通过省“数字人大”建设纵向贯通工作验收,工作效能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圆满完成区委交办的河下古镇文旅提升等5项重点调研任务,确保区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力量就发挥到哪里。
实干有为强担当
创新“三大品牌” 推动高质量监督
打响“同生共长大运河”品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开展“同生共长大运河”主题活动,突出“生态保护、非遗传承、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大监督主题,探索文旅融合助力城市发展新路径。联动区检察院打造“城益满淮”检察公益保护基地,建立人大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推动解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行政公益诉讼案、检察建议近50项。得到全国人大推介,获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批示肯定。
放大“代表·局长面对面”效应。加速代表工作与监督工作相互融合、政府工作与群众诉求对号连线。今年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居家养老服务、提高治理效能”开展三期“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474条。借助代表力量精准“把脉”,加强与政府会商,跑出解决问题的“加速度”。
扩大“人民满意”系列评议影响。建立6个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监督点,推动人大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视察调研职业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和反对校园欺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积极助推茶巷智慧停车、新涧河综合治理等36个热点难点问题和192件民生实事得到解决。对发改、民政等5个部门开展“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议、让人民满意”机关工作评议,推进政府组成部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履职尽责。
以人为本抓履职
聚力“三大板块”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强化“代表履职+”,助力振兴发展。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卢滩实践基地,推动“代表履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把代表工作落实到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各方面。将全区1529名五级人大代表分层级、分网格编入300多个群众联系微信群,结合“数字人大”系统,打造24小时在线的网上代表联系点,实现代表履职全天候,一“网”情深系人民,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引领作用,撰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构建“平台建设+”,赋能非遗传承。依托河下古镇文旅热度,秉持“室入景区”建设理念,打造“履职平台+非遗传承”的代表履职新模式。结合博里刺绣等本土非遗技艺打造“绣绘淮安”“复兴瓷艺”“三带三创”人大代表工作室,聚焦非遗技艺生产性保护、非遗产业化等发挥专业优势,探索非遗传承与文旅产业振兴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履职“小阵地”激发文旅“新动力”。
完善“制度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淮安成为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生力军,聚焦“制度优势+实效导向”,依法将淮安经济开发区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补充列入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助力破解土地资源紧缺难题。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工业重特大项目建设等工作的调研力度,提升5个市级、4个区级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工作质效,发挥财经智库作用,开展6期“人大代表随时问”,助推产业升级势能积聚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