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这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他却主动辞职。1999年,乔林中在淮沭河堤滩面承包了300余亩地栽植杨树,并在树下种植多花黑麦草。获得良好收益后,他扩大了种植规模。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却接连遭受妻子出车祸、发生洪涝灾害等打击,一度陷入困境。
就在此时,国家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加大种粮补贴力度。“顺应形势准没错。我不仅要种粮,还要种好粮。”乔林中暗下决心。2001年,他抓住机遇,在涟水县陈师街道寿延村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
一次,乔林中参加涟水县组织的产业技术培训,听了农业专家的授课后,他深深感受到,种地需要“巧干”,而不是“蛮干”。“搞农业不仅要低头看路,也要抬头望天,既要学习国家的新政策,也要钻研新技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乔林中的种植技术突飞猛进,他的农场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通过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稻麦每亩增产60公斤。目前,他已拥有1200余亩的专业化种植农场,累计收获水稻1628万公斤、小麦1439万公斤,是涟水县名副其实的粮食生产大户。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一把伞。一直以来,乔林中吸纳周边低收入农户来农场务工,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种植中的实际困难,开展多层次的农技帮扶活动,带动周边230多户低收入户共同致富,带领全县种田大户共同发展。
2018年,乔林中牵头组建了江苏省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涟水县高素质农民协会,并当选为会长。目前,协会已吸纳核心会员350余人,合计服务经营面积近20万亩。协会通过组织培训、农资展销、技术互助、产业互帮、金融帮办、产品展示、订单种植等为会员开展全产业链、全程化服务;通过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集中采购农资等,每亩地降低生产成本约120元。
2021年,他率先将“南粳66”稻米品种引入涟水县。2022年,在合作社3000亩高标准农田中试种200亩,获得成功后又向全县推广。去年,“南粳66”成为涟水县两大主推品种之一。
除了热爱农业,乔林中还热心公益事业。长期以来,他坚持投身修桥铺路、助学帮残、扶危济困、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获得农业农村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涟水县“百行千名”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我们要迈开步子,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坚守‘粮’心,播种希望,为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谈及未来,乔林中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