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句老话:“远不过阿里,苦不过那曲。”
平均海拔超4500米,空气含氧量仅及海平面的一半,坚硬的冻土上千年来种不活一棵树……那曲之苦,土生土长的西藏人也为之胆寒。
正是在这个被称作“青藏高原的北大门”的地方,淮安援藏青年皮智勇从2011年4月进藏起,整整坚守了18个月。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志,那段援藏岁月刻骨铭心。”2024年6月,向“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报道组回忆起在那曲的往事,皮智勇的话语依然饱含激情、充满斗志。
新婚伊始——
千里援藏尝“苦胆”
2011年3月,就职于淮安供电公司淮阴供电营业部的皮智勇得知,单位正在招募援藏人员,他报名参加,并顺利入选。
彼时,皮智勇新婚不久。听丈夫说要去援藏,妻子出于担心,上来就是“一盆冷水”:“你知道西藏气候条件有多特殊?就你这身板,能扛得住?”皮智勇的回答是:“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既然报了名,就绝不打退堂鼓。”
不过,踏上那曲的土地,皮智勇才深刻感受到什么叫艰苦:满目光秃不见树,漫天沙尘化作土……原本草长莺飞的季节,那曲却寒意逼人,冷得令人发抖。(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