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二是聚醚的制取依赖石油,消耗的是不可再生资源。”范阳海的这番阐述,并不难理解。
难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危害,斩断“塑”缚。
一个业界共识是,生物质资源不仅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且易于自然降解,以此为攻关领域,寻找传统工艺下制取聚醚的替代原料,亦即现如今业界所熟知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势必大有可为。
斯德瑞克快人一步。作为深耕聚醚研发领域十数载的高分子材料企业,其率先以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为主攻方向,历经千百次实验,最终从上万种可再生物质中,发现并选定了用作制取聚醚的原料最佳替代品。这一成果意味着,斯德瑞克拥有了打开聚醚产品实现绿色转型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从开创性角度来说,这是“第一把钥匙”。从重要性层面而言,这不只是“第一把钥匙”,更确切地说,是一把“万能钥匙”。
对此,范阳海的一席话给出注解:“在业界,聚醚被视为‘引领未来的高性能材料’,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解决了其核心原料的替代问题,最重大的衍生价值就在于,可降解聚醚产品的应用从此有了N种可能。”
不过,可能终归是可能。把“可能”变成“能”,绝非一步之遥。时至今日,当我们置身斯德瑞克,回望其把“可能”变成“能”所走过的探索之路,或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哪里是路,分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绝地反击”之战。
没错。斯德瑞克通过调研掌握的情况是,在聚醚应用领域,电子级聚醚是制备聚醚类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关键原料之一,其制备方法及核心技术在国内无迹可寻,而是长期被德国的巴斯夫、南非的沙索等国外行业龙头所垄断。
正因如此,当2018年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侯琳熙研发团队下定决心,实施新型显示领域聚醚类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与该团队有着密切合作的斯德瑞克敏锐地发现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突破口,并随即携手展开攻关。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传统电子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在溶解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其作为电子化学中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更稳定等诸多优势。
问题是,在斯德瑞克掌握电子级聚醚生产的核心技术与制备方法之前,我国90%的高端湿电子化学品依靠进口。
如果说,此前对制取聚醚的原料替代品进行的苦苦探索,是为了斩断“塑”缚,那么,冲出“醚”雾,掌握电子级聚醚生产的核心技术与制备方法,则是为了彻底摆脱来自国际垄断的束缚。
过程异常艰难。“就像平地起高楼,先要打地基,地基稳固,才能楼高无忧,我们的地基就是对起始剂的精准筛选,从尝试到失败,从失败到失败,十次、百次、千次,屡败屡战。”范阳海说,待到终于“地基”稳固,一切才刚刚开始。
科技自立自强,考验定力与决心,需要智慧和情怀。经过历时一年多的攻关,研发团队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碘介导可控自由基聚合精准修饰嵌段聚醚与植物油改性新技术,从此诞生。
毫无疑问,人们不必对上述研发成果有过多的认知。一个显见的结果是,斯德瑞克据此创新开发出的“食品用可降解聚醚消泡剂”“聚醚类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等系列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均雄踞国内行业之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1年组织的专家鉴定会,对上述首创技术与创新开发给出的鉴定结论是:“该成果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经创新形成了显示领域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从关键原料到产品的完整国产化供应链,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研发团队研发的上述首创技术填补了国内窄分子量分布聚醚领域的技术空白,同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向斯德瑞克颁发了一枚“行业勋章”: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的相关产品经过严格的第三方检测及客户实际应用验证,展现出28天内高达78%的可降解率,已在国内8家业界领先企业的14条生产线上成功应用。”范阳海自豪地说。
目前,在高性能可降解聚醚系列产品领域,斯德瑞克已率先实现标准化定制和商业化推广,并成功入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阵。在与国外同行的较量中,斯德瑞克从曾经的“追跑者”变身为“并跑者”“领跑者”。
这场“绝地反击”之战,打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