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发展,重特大项目攻坚数量、质效加速突破,工业企业规模体量、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群集聚度、贡献度不断提升。2023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全部工业用电量完成157.5亿千瓦时,增长16.7%;工业入库税金241.2亿元,增长12.4%;规上工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近两年平均增长24.2%,连续2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金湖县创成全国创新示范县,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淮安工业园区获省化工园区认定,我市制造业创新转型等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强化科学谋划,优化发展布局,全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落地落实。出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道路。聚焦项目攻坚、规模培育、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创新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项工程”,细化制定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财政金融支持、强化产业人才集聚、完善生产服务配套等10项任务、26条具体举措,聚力打造“7+3”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集群,在强链延链补链上展现新作为。
二、树立工作导向,强化项目攻坚,筑牢工业强市发展支撑。全力招大引优,精心组织“3+7+5”系列招商活动,全市新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5个,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全年新招引科技项目超300个。加快项目建设,开展项目攻坚季度拉练,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推进和服务。1—11月份,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投资1044.1亿元,增长2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8.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投资超1100亿元,新开工、新竣工、新列统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超410个、280个、160个,其中新开工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提升项目质态,深化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分析研判机制,全年完成204个重大项目分析研判。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投资方为央企、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及行业“小巨人”企业的占比超三分之一;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7+3”集群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分别达77.3%、65.1%。
三、突出创新引领,强化梯队培育,增强工业强市发展动能。分类施策培育龙头骨干,预计年内新增开票超百亿企业2户、超50亿企业3户,新增列统企业200户。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户、同比增加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4户,创历史新高;培育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9家、省重点培育专精特新软件企业2家,均为苏北第一。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预计全市新增高企260家。系统谋划“一核、一廊、三区、多点”创新布局,南理工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东南大学在淮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建成全省首个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和省工业物联网装备计量中心。持续推进数实融合,滚动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遴选国家级服务商,对全市1400家企业开展免费诊断服务;做优示范引领,苏盐井神创成国家级智能工厂,施塔德电梯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淮钢特钢获评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信息技术创新优秀应用示范案例数量全省第一,新增省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4家、苏北第一;做实成果转化,全年已开工建设“智改数转”项目536个,完成投资283亿元。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近三年,累计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113个,挖掘节能量超40万吨标准煤,为重特大项目落地提供有力用能保障。积极推进绿色创建“十百千”行动,新增国家绿色工厂6家,数量苏北第一;省级绿色工厂17家,数量苏北第二。
四、强化政策扶持,持续优化环境,汇聚工业强市发展合力。加大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工业强市专项引导资金,今年两批次兑现奖补资金3.3亿元,惠及企业项目760个,16个项目获省工信专项资金支持,数量苏北第一。设立市级产业培育奖补资金。加大金融赋能科技企业力度,共发放“淮科贷”820笔,授信金额43.29亿元,“苏科贷”放款124笔,放款金额6.11亿元。加强要素保障,推行市级机关挂钩县区营商服务专员制度、行政审批“不同意”事项报备等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全省最优,全年通过“拿地即开工”方式落地项目总数全省第二、亿元以上项目数占比全省第一,百亿级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时最短仅27天。优化企业服务,落细落实各级各类稳预期、强信心政策措施,强化宣传辅导、督查推进、跟踪完善。深入开展“驻企服务助企纾困”等专项行动,办理减税降费及留抵退税48.1亿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定期主持召开党政亲商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座谈,协调解决突出困难与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更大决心、更新思路、更实举措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突出抓项目增后劲、抓创新强动能、抓集群增优势、抓调度稳运行,以工业经济加速突破、制造业贡献度显著提升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