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经开区风采

经开区法院:

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通讯员 杨 阳

近日,淮安经开区法院的“农民”人民陪审员,参与一起因树木采光邻里纠纷而产生的故意伤害刑事案件审理,发挥作为当地居民对于风土人情、民俗习惯、邻里关系等方面情况深入了解的优势和经验,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诉求和利益,有助于案件公正审理。同时,陪审员在参与邻里纠纷的调解中,发挥自身威望和经验优势,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的集中体现,司法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法院站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统筹推进人民陪审员工作,充分发挥广大人民陪审员的作用,有力促进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奋力谱写司法公正与司法民主的经开区生动实践新篇章。2023年1月—11月,44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114件,其中刑事案件67件、民商事案件47件。

严格选任程序

确保人民陪审员综合素质

选任标准化。明确选任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通过公开招聘、组织推荐等方式,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优秀人才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审判。同时,注重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确保选任的人民陪审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

坚持多元化。坚持“五湖四海、选任唯贤”的标准,注重选任的广泛性与多元化,吸收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民族的人员参与,力求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更广泛地听到社会各方面的声音,以人民陪审员来源的广泛性、代表的普遍性,较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透明公开化。加强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的社会监督,通过公开选任过程等方式,提高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使审判活动在形式上与实质上具备人民审判的属性,不断加深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认同感。

加强培训管理

提高人民陪审员审判能力

加强培训打牢基础。根据人民陪审员的知识背景和实际需求,制订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线上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养和审判能力。坚持培训常态化,顺应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审判实践的发展,确保人民陪审员知识水平和审判能力与时俱进。

精细管理促进履职。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确保人民陪审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建立人民陪审员档案制度,详细记录每一位人民陪审员参加培训、履职尽责的有关情况,作为考核和后续选任的参考。积极落实人民陪审员的待遇保障政策,有效激发人民陪审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促进司法公正

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

创新方式,拓展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渠道。人民陪审员除了参与庭审外,经开区法院还结合工作实际,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法院的新闻发布会及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积极拓展人民陪审员深度参与审判执行实践的方式与渠道,让社会公众及人民陪审员更加了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认同感与信任感。

共同成长,推动人民陪审员助力队伍建设。优秀的法官不可能短期速成,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也离不开丰富的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面对年轻法官较多的现状,经开区法院坚持人民陪审员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案件办理中,承办法官从专业角度厘清法律与事实,人民陪审员发挥其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势,从社会公众认知角度和伦理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避免“就案办案”,实现人民陪审员与年轻法官共同成长。

诉源治理,释放人民陪审员综合治理活力。人民陪审员作为司法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在诉源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开区法院通过加强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及管理工作,推动人民陪审员能力提升,让人民陪审员广泛参与到诉源治理、诉前调解、案件审理、普法宣传等工作中,有效化解矛盾,壮大综合治理力量,推动司法公正与效率持续向好发展。

展望未来,新时代呼唤人民陪审员工作新发展,人民群众与司法实践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也有着新期待,经开区法院将立足实际,不断加强和发展人民陪审员工作,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推动,让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增强法治意识、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权威、深化诉源治理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01-12 经开区法院: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37727.html 1 3 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