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通 讯 员 傅根生
本报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处处流光溢彩。在板闸钞关遗址的里运河岸边漫步,回首大运河淮安段600年沧桑变化,眼前的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充满浪漫和温情。
板闸遗址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座木板衬底的石闸遗存,它修建于明永乐年间,见证了大运河淮安段几百年的变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板闸遗址保护开发工作,“建设板闸遗址公园”被列入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打造板闸文化体验中心,展示古时板闸、淮关、凤里(板闸镇)风貌,再现“因闸而设关,因关而兴镇”的历史场景。目前,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板闸遗址展示馆智能化、展陈方案调整等工作有序推进。遗址公园地面景观已面向社会开放,受到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据悉,该项目通过原址保护板闸本体的方式,以点带面展示场地内多样化的文化遗产,通过文物保护、旅游休闲、展示展陈融合的公园建设提升城市空间品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水闸本体的石材和木质底板进行保护,恢复了历史上板闸所在古河道的河道形状,对板闸本体和河道实施带水保护。板闸遗址展示馆以“闸、关、镇”为主线,系统展示板闸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板闸及所在段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意义。空间设计上充分利用现状基坑,大部分展示及展示配套空间在地下展开,局部以“地面自然起伏”的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手法,使地面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板闸遗址本体和其他历史遗存的干扰。此外,展示馆设置了研学、考古体验、文物长廊等丰富的体验空间。
2023年10月,“我是小小考古家”研学营活动在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举行,学员们化身小小考古家,体验布设探方、考古发掘、传统手工制作等,在寓教于乐的研学活动中触摸历史、感受考古,在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同时,充分感知淮安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
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项目在对考古发现的文化遗产妥善保护的前提下,整合场地内的多项文物实体与历史资源,在“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的保护原则下将文物资源融入城市建设,通过对文物本体的创新性原址保护和展示,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如今,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已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新的旅游目的地,对提升淮安城市形象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