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 丹 徐 姣
2023年,淮安区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悉心指导和中共淮安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以市人大考核为准绳,主动“谋”,扎实“干”,突出“新”,全面提升新时代淮安区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思深曲达”,在“谋”字上做文章。坚持党的领导抓谋划。聚焦市人大工作重点、区委中心工作,成立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牵头的招商引资工作组和考核工作督导组,与市人大共同招引的20亿元金杨科技项目已开工建设;招引投资以蓝·数字文旅产业园为核心的10亿元综合性文旅项目,正快速推进。坚持服务发展抓谋划。把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市人大考核细则以及区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指标,将区人大常委会监督计划与重点工作分解到各委办,在助力全区重点工作上勇担当、作表率。坚持执政为民抓谋划。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生态环境保护、公办高中高质量发展、社会救助制度完善、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岗位安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全程跟踪监督,专题评议“人民满意教育”,调研公办高中高质量发展情况,提出统筹谋划学前教育、协同保障义务教育、多措并举助力县中振兴等意见建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盯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跟踪督办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251件意见建议,办成、办好一批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民生实事,推动群众满意度全面提高。
“重质求效”,在“干”字上勤发力。依法监督“敢干”勇担当,加强对计划、预算、决算和审计工作的监督,持续跟踪重特大工业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优质高效完成市委书记史志军交办的施河产业振兴调研报告和区委交办的淮安区文化旅游调研报告两项专题调研课题,区人大常委会就河下古镇业态提升工作持续跟踪推进,“五一”、国庆小长假古镇游客络绎不绝、人气爆棚,古镇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呈“井喷式”增长,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31%和105.6%。优化保障“实干”促履职,组织召开全区人大系统招商引资培训班和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暨人大工作者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扎实开展“12345”代表素质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点)建设,全区16个代表之家、72个代表联络站、23个代表联系点和代表工作室,全面实现了硬件设施规范化、制度机制系统化、履职活动阵地化、接待群众日常化的建设目标,恩来社区“海棠”代表联络站、张兴村共同富裕代表联络站等5个具备成熟条件的代表联络站(室)已顺利完成实践点的升级打造任务;充分利用卢滩代表联络站和芡实研究院优质资源,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卢滩实践基地;坚持上下联动,积极筹建集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地、研学教育实践地、人大代表履职培训地于一体的淮安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高位对标“巧干”提质效,全力推进市区镇三级“数字人大”纵向贯穿工作,加强对镇街人大工作联系指导,规范街道议政代表会,打造“五连问”代表履职模式、代表问政“面对面”等一批镇街人大工作特色品牌。对标“四个机关”的定位,深入推进自身建设,圆满完成机关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优化服务职能配置,推进智库作用发挥,配强代表履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机关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
“延伸拓展”在“新”字上求突破。探索依法监督新路径,创新构建“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机制,实现了代表建议及时提、政府部门及时应,该项工作被中国人大网推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娟予以批示肯定。主动策应市人大“人民满意”系列活动,创新开展“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议、让人民满意”机关工作评议,31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30名应邀参会各界代表对部门工作进行“民意检测”,该项工作得到中国人大网推介。持续深化“双随机双报告”创新举措,开展法检“两院”被任命人员履职评议,进一步强化任命干部的使命担当。丰富代表活动新内涵,创新开展“聚焦四大工程、争做四个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代表积极参与“进企业、促发展”主题活动,强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促进代表更好履职行权,持续助力跨越赶超、乡村振兴、助企纾困。扩大宣传推介新影响,圆满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和相关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曲福田、张宝娟等来淮考察调研的服务保障工作,协助《中国人大》对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访,配合市人大接待内蒙古、湖北、广西等47批次513人次省内外人大来淮考察交流。代表工作、监督工作先后在《中国人大》《新华日报》《人民与权力》等省级以上报纸杂志报道30余次。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淮安区人大常委会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使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乘风破浪、努力前行,以实际行动推动淮安区人大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