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也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廉洁文化包含其中,赓续传承至今,是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他多次引用我国廉政文化典故,用传统廉政文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滋养,鼓励他们明道怀德、守住内心、洁身自好,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在淮安,就有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活教材”——淮安府署。在这里,我们能够领略清官高洁风骨、聆听廉洁佳话,细思为官之德、廉政之要。
一、淮安府署廉洁文化资源众多
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府署占地5万余平方米,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其正堂高10米,面积500余平方米,气势宏大、威严壮观,为全国衙署正堂之最。
走进淮安府署,仿佛进入时光隧道,既可以直观地感受淮安曾经的历史地位,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官衙文化。“勤政爱民”“奉法清廉”等中国传统廉政理念也体现在诸多细节中。
建筑本身。淮安府署中的照壁,俗称“影壁”,是古代官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照壁正中是神话传说中的怪兽“贪”,它的四周和脚下遍布金银珠宝,却仍仰头向上,张口要吃太阳。它的形象提醒官员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贪婪,否则“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似水,不遏则滔天”。府署内高大的牌坊叫戒石坊,全名“圣谕戒石坊”,匾额正面上书“公生明”三个大字,提醒官员“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处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只有为官廉洁才能树立威严。
楹联。府署大堂前楹联曰:“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写明了官和民的辩证关系,要求官员体恤民情、是非分明、秉公办案,慎重使用百姓赋予的权力。二堂内楹联曰:“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提醒官员以民为本、无愧良心。三堂楹联曰:“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提醒官员要戒除贪欲、清廉自守,才能为政长久、受人爱戴。
清官故事。府署里的吏科中有一组蜡像,再现了历史上淮安清官的故事。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在淮安任职的傅希挚为官清廉,从不收受贿赂。在他离任时,下属为他清点财物,竟然仅剩下一块黑布。此外,还有十幅浮雕,介绍了十位历史人物。有“查赈拒贿”的李毓昌、“天下清官第一”的岳钟秀、“青菜总兵”刘玺等,他们或不畏强权,或爱民如子,或秉公执法,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清正廉洁、尽职尽责的官员形象,对后人的教育引导作用很大。
二、有效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淮安府署历经600多年沧桑,拥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廉洁文化也有深深的华夏民族特色。正如冯友兰先生强烈呼吁的:“一定要将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阐释清楚,以服务国家的需要,以便完成‘阐旧邦以辅新命’的重大使命。”
结合淮安府署本身的资源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好地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
(一)打造文化地标
搜寻“大众点评”网站游客对淮安府署的评价,较有普遍性的共识如下:一是淮安府署的知名度并不高。不少游客是因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而顺带游览这一景区,对其认知也多数停留在“古代官衙遗存”上。二是很多游客表示淮安府署的旅游体验出乎他们的意料。有的是被其建筑体量所震撼,有的是沉浸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不少游客表示,如果不听讲解,就觉得淮安府署只是建筑多、地方大,随便逛逛就完事,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是认为淮安府署过分突出古代刑罚的残酷性,让人感觉阴森恐怖,甚至没有参观的意愿。
无论是明清时期淮安府盛大气派的荣光,还是现在作为全国仅存两座古代府署之一的文化地位,淮安府署都有底气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要用心做好对淮安府署的宣传。淮安府署虽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地位,但是,如果在向大众宣传时把重点放在这些内容上,就起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原因在于,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如果没有宣传亮点,迅速抓住大众的眼球或心理,就容易湮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因此,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用心做好淮安府署的宣传工作。
一方面,用淮安府署的建筑特色吸引人。我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先生曾说过,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城市文化地标,不仅是因为其外表,更是因为文化内涵、城市成就、历史脉络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这座建筑的骨子里。比如,庄严大堂前,戒石坊“公生明”的提醒震慑,在阳光下夺目耀眼。这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视频,就很有传播力度。另一方面,多挖掘文化知识点去吸引大众。比如,府署二堂的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中,“愧”字少一点,“民”字多一点,是错字吗?其实是有意为之,意在提醒官员要多做一点利民之事,以求心中的惭愧少一点。这样又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知识点,可以用小视频的形式宣传,既普及了知识,又让参观者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教育。
(二)丰富淮安府署讲解内容和方式
目前,淮安府署的讲解内容主要是围绕府署本身的建筑、陈列等作简单的介绍。这确实是国内历史遗存普遍采用的讲解方式,可以帮助参观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该处。但缺点也较为明显,不够突出重点,特别是针对某一文化元素无法形成系统、深入的开阔展示。简言之,这样的讲解内容是稳妥不出错但无亮点。如果要更好地呈现其文化底蕴,在一众文旅景点中拥有独特的魅力、记忆点,就必须深挖其文化内涵。就淮安府署而言,可以进一步针对廉洁文化作更深入丰富的内容开发,让淮安府署真正成为廉洁文化的精神宝库。
深入挖掘廉洁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历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在不断地思索“何者是廉”。儒家认为是有仁德,实施仁政;法家认为就是坚持不贪财;墨家则将廉和义、爱、哀视作为人的四种基本道德规范。对于“何以要廉”及“如何能廉”,传统廉洁文化也给出了丰富的答案。比如,强调重德和自修,明确提出“慎独”的修养方法;指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强调要谨慎选人用人等。
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廉洁教育就像一枚硬币,如果只重视正面或反面,都不足以让这枚硬币“立”起来。人性是复杂的,很多贪官也不是一开始就抱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样求利的心态踏上仕途的。然而,环境的腐蚀、信念的动摇,让他们一步一步由廉入贪、由俭入奢。这样的腐化蜕变更发人深省。
增加反贪通史方面的内容。纵览我国古代历朝历代文明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浩浩荡荡的反腐倡廉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注入新时代廉洁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廉洁文化中,“民惟邦本”的传统民本理念确立了官员从政清廉的外在价值要求。但“民本”以“君本”为前提,“爱民”是为了“忠君”,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破了传统民本理念的局限,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强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一阶段积累的重要经验等应当在淮安府署的廉洁文化布展中得到体现。
(三)加强合作,更好地打造党性廉洁教育基地
淮安府署作为江苏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恩来干部学院、市委党校每年均安排不同班次的培训班学员到现场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淮安府署要对培训班学员参观学习做出更优化的安排,一方面要统筹协调参观学习的具体事项,另一方面要对参观线路、讲解重点等做针对性调整。
发挥教学、科研优势。恩来干部学院、市委党校要鼓励教师围绕淮安府署廉洁文化开发相应的课程、撰写宣传文章等,还可以协助淮安府署进一步丰富宣讲内容、谋划廉洁文化布展。
廉洁文化是一种感召力量,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利用好鲜活的历史文化载体淮安府署,从我国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党员干部明大义、为时代进步举镜鉴。
(作者单位:淮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