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攻克难关
从头到尾全流程覆盖
“超低排放改造前,我们在厂区走一趟下来,鞋上、身上落一层灰,根本不敢穿浅色的衣服和鞋子上班。现在从原料存放到生产都实现了全封闭,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灰头土脸了。”原料供给车间副主任章瑞军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工作服里面的白色T恤。
传统的堆料场为露天设置,每年约有千分之四的矿渣等粉尘会扩散到大气中。在淮钢,12万平方米的机械化料仓全部采用封闭模式,料仓内还有一套灵敏而精准的除尘系统。“如果里面有机械配料,空气中有粉尘产生,雾炮机就会自动启动,让灰尘‘无处可藏’。”章瑞军如是说。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小于每立方米10毫克、35毫克、50毫克,在钢铁行业的共识中,超低排放简直是“空中楼阁”。特别是从无组织排放看,淮钢的无组织排放点位多达数千个,想要“一尘不染”真的太难了。面对这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淮钢没有气馁,而是注重执行,攻坚克难,坚持做超低排放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2018年,淮钢投资2亿元,先后实施了高炉出铁场封闭改造、炼钢扬尘治理、钢渣处理作业场改造、皮带输送扬尘治理等一系列治理改造,实现了“运料不见料”。同时,在码头配置10台大功率雾炮机,全公司共配置雾炮机30台、布袋除尘器53套、静电除尘器10套、脱硫脱硝系统4套、干雾抑尘系统11套,做到粉状物料全部密闭运输,并在料场出口安装了车辆自动清洗装置。2019年,淮钢又投资2.13亿元实施了烧结原料场大棚改造,投资1.3亿元实施了焦化煤筒仓改造,实现了煤、焦“进仓”管理,有效减少了扬尘,大幅改善了现场环境。
在强化硬件投入、全力“封闭”管理的同时,淮钢还做细做实内部管控工作。据介绍,淮钢对全工序无组织排放控制点进行细致排查,共安装了126台TSP监测设施,确保过程管控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
强化管控
着力打造绿色物流
淮钢码头,船来船往,一派繁忙。“刚把货物装上船发走,明早还要再装一船。”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储运处处长周兵告诉记者,淮钢的原辅料绝大多数由码头转运,成品有65%—70%从码头发出,目前淮钢码头年吞吐能力约1100万吨,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超千万元的运输成本。2022年12月,淮钢码头荣获“江苏省四星级绿色港口”称号,是全省四星级绿色港口中唯一的内河港口。
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输中的污染,淮钢深入推进绿色物流,持续优化物流方式,实施绿色低碳运输。一方面,淮钢依托紧靠运河的地理优势,将部分公路运输改为水上运输,最大程度发挥淮钢码头的作用。另一方面,淮钢先后投资5600余万元,购置国Ⅴ车74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国Ⅲ以上)45辆,车辆数据全部上传信息平台;同时,设置门禁系统,严禁国V以下车辆进厂,保证厂区所有非道路移动机械均达到国Ⅲ以上标准,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除此之外,淮钢还强化散货抑尘专项治理,完成卸船机除尘改造,确保干散货实现喷雾抑尘环保作业,加强水渣堆场苫盖和细磨粉除尘打灰作业管理,并对水渣堆场现场苫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将清洁运输绿色防护网织遍运输“大动脉”的每个角落。“现在淮钢厂区这么干净,每次进来前,我都会习惯性地先检查车辆是否干净,否则都不好意思进来。”司机郭师傅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