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靖 伟
本报讯 近日,我市普降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性天气,部分镇街24小时内降水超过100毫米,全市60个镇街273个村居的设施大棚及棚内作物、肉鸡、内塘螃蟹、莲藕、芡实等水生植物受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接到1305户农户报案,报案受灾面积9万多亩,金额7473.77万元。经初步定损,预计赔付金额6959.39万元。8月29日,首批理赔款13.94万元发放至农户手中。
8月27日,一场强降雨袭击了淮阴区,淮高镇种植户于景军种植的40亩大棚损失严重,受损金额2.7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中华财险积极应对,迅速制定大灾应急预案,督促指导保险机构全员行动、全力支援。8月29日,大棚受损案件已处理完毕,此次灾情理赔工作仅用3天,远低于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规定的10日内完成赔付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经济补偿作用,彰显了农业保险惠农为民成效。
“我们督促各县区和各保险机构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积极响应,科学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切实提高理赔效率,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优化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最大限度减少强对流天气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市财政局副局长薛乐飞说,一直以来,我市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要求各地做好自然灾害关键期农业保险保障工作,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与各相关部门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联动,开展防灾减损、群防群治、生产自救知识教育和群众动员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农户防灾救灾减灾意识。建立大灾应急预案机制,强化应急机制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指导协助农户排查风险隐患,强化风险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和降低灾害损失,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据悉,近年来,我市未雨绸缪,构建农业保险应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财政应急管理新路径,构建反应迅速、应对有效的农业保险应急管理机制,成立淮安市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委员会,明确部门职责,统一指挥、协同推进,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建立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的农业保险应急管理体系,护航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