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社会

传递华人声音 助力故乡发展

——访比利时籍华人李香玲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刘 梦

通 讯 员 张羿君

从中国淮安涟水县到比利时摩尔市,变的是居住地,不变的是一颗赤子心。不久前,比利时籍华人李香玲回到故乡涟水与亲人团聚。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香玲已长居比利时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她内心最难割舍的便是故乡。

“回到家乡,再次推着老父亲在五岛湖公园散步,放眼望去,满目碧绿、满眼繁华,心中充满自豪。”李香玲感叹故乡这几年的巨变。

勇攀科学高峰

1979年,年仅16岁的李香玲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活,李香玲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枯燥的校园生活和繁重的课业,而是艰难的野外实习。瘦瘦小小、从未出过远门的李香玲靠着一股韧劲,直面困难与考验,坚持独立完成任务,专业知识日益扎实。

1983年大学毕业后,李香玲被分配到上海市地矿局环境地质处工作。工作期间,李香玲兢兢业业,坚持啃硬骨头,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水平。几年后,国家地矿部和比利时地质勘探局签订合作项目,到上海选拔优秀人才,李香玲凭借过硬的专业水平被选为专家组成员,前往比利时烈日大学深造。三年后,合作项目结束,李香玲返回原工作单位。烈日大学的教授认为李香玲是个做研究的好苗子,多方联系,希望她返回比利时继续深造。

为更好地从事研究,李香玲回到了比利时。在比期间,她自学法语,并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李香玲被聘为学校助教,并收到了比利时国家核废料处理研究实验室的工作邀请。博士后出站后,她如愿前往比利时欧洲国家核废料处理研究实验室工作。

传播中华文化

李香玲的丈夫中文名叫李山吉,是比利时烈日大学教授。虽然他是比利时人,但在妻子的影响下,非常热爱中华文化。李山吉在比利时烈日大学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夫妻二人共同培养很多中国留学生,着力推动中比文化交流。

李山吉通过妻子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淮安风土人情。“每当香玲回乡探亲时,我总是尽可能陪她一起回去,探索涟水这片土地的新鲜事物,寻找创作灵感。”李山吉告诉记者,2017年,他同妻子一起回涟水探亲,在涟水县文化馆展厅举行了绘画摄影展。展览结束后,他将其中11幅精品捐给涟水县博物馆。

“淮安侨联对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的关心,让我们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李香玲说,虽然身在海外,但是她一直心系淮安的发展。“这些年,随着淮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淮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淮安市侨联积极拓展、内外并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络,全力推介淮安,给了海外华侨华人无形的支撑。”李香玲感慨,在比利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华文化和中国美食。

见证故乡巨变

“我上大学时,要先坐长途汽车再转拥挤的火车,几天几夜才能到达长春,现在从北京坐高铁到涟水只要四个多小时。”出国三十多年,李香玲每次回到家乡,都能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

“淮安的发展令人瞩目,淮安持续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名片,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突破4000亿元,人民群众生活实现显著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持续性转变。”李香玲说,回国这段时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自己从新闻媒体上看到国家的变化和发展成就。“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涟水人居环境的改善。拿五岛湖公园举例,现在的五岛湖湖水清澈,湖边风景美丽,面貌焕然一新。回家期间我每天都和父亲一起去公园散步。”李香玲说,涟水县侨联还在五岛湖公园设置了侨胞活动室,请县中医院医生开讲座,办茶话会,让她感到十分暖心。

“老父亲已经90多岁了,市侨联、县侨联的领导每年都去看望慰问他,让我感动。”李香玲说,在国外多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亲,侨联的关怀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李香玲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她期望自己能够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淮安故事。

2022-12-06 ——访比利时籍华人李香玲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1607.html 1 3 传递华人声音 助力故乡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