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言,岁月有声。深秋时节,瞰古楚大地,交通风景这边独好。
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宛如条条奔腾的“动脉”;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打通富民“微循环”;高铁呼啸飞驰,承载着梦想奔向远方;内环高架、都市“彩虹”、智慧公交,丰富、立体的交通方式带给人们高品质出行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关键性支撑、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交通工程,确立并巩固了区域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让广大人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大道势如虹 构筑立体网络
宁淮铁路先开段主体施工完成,京沪高速扩建路面施工全面展开,331省道金湖东段开工建设,420省道洪泽段交工验收;涟水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上港(淮安)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成立……今年以来,淮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好戏连台、捷报频传,“进度条”不断刷新。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近十年来,淮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站位、大格局研究、谋划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淮安定位为京津冀—长三角主轴路径重要节点之一,与徐州、连云港作为组合枢纽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安港被列为36个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被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2021年9月,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交通作为全市全局性重点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城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需要交通建设拉开“骨架”。过去十年,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920亿元,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大场面”在淮安大地次第上演,一批事关区域发展、民生改善的重大交通项目陆续建成。
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淮安实现高铁建设历史性突破与跨越,基本确立区域重要高铁枢纽地位;建成金马高速、宿扬高速淮安段,加快推进京沪高速扩建,建成淮安东互通和淮安互通,全国公路枢纽地位持续巩固提升;完成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淮河出海航道整治工程,港航设施加速扩容升级;建成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机场迈入中型机场行列,发展翻开崭新篇章……
悄然间改变的,还有城市交通内循环。从空中俯瞰中心城区,水门桥、盐河桥、古淮河桥、运河大桥等桥梁在淮海路中轴线上飞架南北,成为市区一道亮丽风景;全长20.07公里的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犹如一条绿色巨龙,与运河相依相伴;市区48公里内环高架撑起城市快速路“骨架”,实现重要节点之间快速通达,淮安跨入立体交通时代。
“要素流”加速 畅通经济血脉
一座城市,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越完善,发展的血脉就越畅通,动力也更澎湃。近十年来,淮安紧扣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新优势,着力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做活“枢纽经济”大文章,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运河,淮安港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艘艘货轮一字排开,停靠在泊位上,高耸的龙门吊繁忙作业,色彩各异的集装箱从这里被运往世界各地。如今,淮安港已成为江苏内河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稳居江苏内河港之首。
这是淮安水运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十年间,全市内河水运呈现跨越发展势头:港口吞吐量在全省内河港口中名列前茅,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5.5万标箱攀升至2021年超30万标箱,今年有望突破45万标箱。
2019年以来,淮安港抢抓运输结构调整契机,以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及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攻方向,开通至宁波、上海海铁联运外贸直达班列,高标准规划建设内河航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区域乃至全国内河枢纽港地位。
航空货运发展不遑多让,正蓄势起飞。乘着打造苏北物流“黄金三角”的东风,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淮安机场与顺丰、德邦等多家知名快递企业建立长期货运合作关系,已开通5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十年间,货运吞吐量逐年攀升,2021年全年达1.96万吨。货运枢纽架起“空中桥梁”,为洪泽湖大闸蟹等淮安本土优质农产品、电路板等IT产品以及各类快件运输打开了快捷通道。
“淮安地理位置好!”谈及落户淮安的原因,淮安传化公路港物流公司负责人陈志伟脱口而出。他说,淮安地处苏北几何中心,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对物流企业而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兵家必争”的“宝地”。
近年来,区域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加速了各类“要素流”在淮安集散,带动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为淮安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全国快递企业“前十强”均在淮安设立了区域分拨中心,淮安已成为国内物流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现代物流产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日益显现。
答好“惠民卷” 擦亮幸福底色
“秋风起,蟹脚痒。”金秋十月,正是大闸蟹肥美的时节,拥有700亩水田的养殖大户杨锦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在网上接单后,他便第一时间将螃蟹打包发货,停在蟹塘边的快递货车载着最新鲜的洪泽湖大闸蟹马不停蹄地发往全国各地,另一端的消费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一饱口福。“正常市区2个多小时送达,南京当天送达,长三角地区次日送达,其他城市不超过三天。”杨锦高说。
变化从几年前开始,全市12382.5公里农村公路陆续提档升级,宽度从原来的3.5米升级成5.5米以上,单车道变双车道,水泥路变沥青路。农路好走了,快递进村了,运量、效率双双提升,带火了农副产品电商交易。
十年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7528公里、桥梁920座。农村道路条件的改善和随之发生的物流革命,深刻改变了我市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昔日乡间小路化身今日物流通路,连接广袤城乡的“毛细血管”被充分激活。
“每天收到六七百件快递,发出去100多件。”涟水县成集镇余圩社区农村物流服务站工作人员余学群说。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交邮融合线路140条,建成15个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78个镇街农村物流服务站和1325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均达100%。
继2021年涟水县高分创成全省农村物流示范县后,市交通运输局全力推进农村物流达标县(区)创建工作,涟水县“交邮汇·达万家”获评全省十佳“城乡物流服务品牌”,淮安区、金湖县创成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
同时,串联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也在加速打通。曾经很长一段时期,铁路客运是淮安交通的短板。随着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淮安从此迈入“高铁时代”。如今,在家门口乘坐高铁快速通达国内大中城市,成为市民的日常“福利”。
“现在市区新开辟了很多线路,电子站台实时显示到站距离,等待过程中心里很踏实。最让人惊喜的是,换乘还有优惠!”市民季女士说,现在她出行会首选乘坐公交车或有轨电车。
“季女士们”畅享低碳环保便捷的出行,得益于我市大力实施的公交优先战略。据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十年来,我市公共交通便利度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轨道交通、共享单车、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立体公共交通格局,成功入选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和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试点。
愉悦体验的背后凝聚着交通人的智慧与汗水。市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落实41项建设任务和14项创建目标,着力构建全域一体的绿色出行网络。截至目前,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3.0%,服务满意率92.1%。今年9月,我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完成部级复核。
严守交通卡口,筑牢疫情防控“最前线”。市交通运输部门严格落实“两站一场一码头”、城市公交、有轨电车等重点场所以及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措施,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市交通运输部门“水陆空”全方位保障货运物流畅通高效,开展“战疫同行·一路有爱”货车司机关爱行动,建立“双联机制”,及时化解货车司机的“急难愁盼”,让他们“顺利入淮、放心在淮、平安离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