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治理文渠

1960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淮安县委领导刘秉衡,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情景时说:“文渠呢?还有水吗?”“小时候,我常从勺湖坐小船,过北水关,到河下去玩。河下那时候可热闹呢!”可见文渠给周总理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刻。文渠贯通淮安三城(旧城、夹城、新城),千百年来,它引来运河水滋养两岸、孕育文化……但由于抗战期间遭到日伪破坏,文渠年久失修,堵塞严重,每到夏季污水漫灌,居民区顿成泽国,老百姓苦不堪言。

最重要的一次整治文渠,是在1945年9月。彼时,淮安第一次解放,淮城市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推进文渠疏浚工程。1946年2月,淮安县县长赵心权、副县长孙兰及淮城市市长俞臻在县政府召集淮城各界人士和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共议修渠大事,并于当日成立淮城文渠疏浚委员会,推举孙兰为主任。在她的主持下,委员会反复查阅和研究史料,进行实地详细考察,制定周密施工方案,决定将文渠分为五段施工。据统计,全部工程量约16600多土方。其中比较艰巨的工程有捞洗“鸡心闸”的闸底、闸塘,清理“泮池”,疏通长年淤塞的地下渠道(又名“文曲沟”)等。

当时淮安农村由于多年来深受日伪蹂躏和剥削,广大农民生活非常困难。市政府确定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从近郊各乡和城市贫民中发动和组织了5240多名民工,并动员驻城部队、机关抽派部分指战员和工作人员予以支持。

文渠疏浚工程于1946年3月初全面动工,经过紧张持续的战斗,于4月初按期完成。庆祝大会于4月2日上午9时召开,凡参加文渠疏浚工程的人员全部在巽关(文渠出水口)前集中。一条长幅的红色彩绸横贯河身,华中军区司令部政工组的两位女同志站在河两岸,各自紧拉着彩绸的一端。副县长兼淮城文渠疏浚委员会主任孙兰和两位副主任为通水剪了彩。9时30分,“鸡心闸”准时开闸放水,大约20分钟后,涓涓细流由西向东缓缓流过来。

时任淮安县委书记王一香在回忆文章中说:“解放以后,人民迫切盼望人民政府能够整修文渠……成立了淮城文渠疏浚委员会……文渠疏通时,正值清明,那天风和日丽,锣鼓声、鞭炮声,伴随着人们的欢笑声,场面十分动人。”

2022-09-07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93646.html 1 3 治理文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