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量体裁衣
服务精准度立竿见影
公共法律服务的智能化,便民惠企是目的,精准精确是境界。实践探索中,市司法局聚焦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法治惠民等重点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制导,提升公共法律服务针对性。
比如,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以省级清单三大类19项服务为基础,推出智能咨询、网络仲裁等7项智能化法律服务;以“法润淮商”品牌为引领,紧盯中小微企业现实需求,研发“智能合同审查”产品,免费提供15类常用合同智能在线审查服务;以“疫情防控、法治同行”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为依托,研发“企业法律风险体检”产品,为企业提供9大类一站式移动端法治体检服务。
举措量体裁衣,效果立竿见影。以社会治理保障方面为例,得益于行政纾解工程的实施、“一码解纷·行政纾解”平台的建立、“苏解纷”小程序的推广,今年上半年,仅“苏解纷”小程序平台就受理化解纠纷案件8774起,占纠纷案件化解总数的30%,“一码解纷·行政纾解”平台注册用户数也实现了快速攀升,达到14万人。
不仅如此,今年前两个季度,淮安公证服务在综合运用了远程视频、线上预约等手段后,已办理公证1237件,是去年同期的六倍,为738名因疫情防控影响无法现场办理公证的人员解了燃眉之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市司法局运用OCR、语音识别等技术开发运行的“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实现了法律顾问与村(居)民自动匹配,群众法律服务诉求及时响应、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居)法律顾问打卡完成率均为100%。目前,市司法局加速打造的“智慧医调”平台,也将于近期上线运行。
革故鼎新
服务融合度水到渠成
公共法律服务面向公众,如何实现服务平台融合、业务协同、数据共享,考验智慧。有鉴于此,市司法局从融合度切入,通过机制创新打出一套“组合拳”。
信息采集分门别类。实行“一事一录、一事一档、一事一评”,提高信息采集准确性、便捷度,同时推出“民意12348”工作制度,加强对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部事项全流程质量跟踪监控、闭环管理,对群众不满意的办结事项进行跟踪督查、持续整改,确保服务效能整体提升。
关联业务一网通办。市司法局与公、检、法等政法部门开展刑事案件业务协作、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线上办案协同,提高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办理质效。除此以外,推动公证、法律援助、律师、行政审批等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事项跨平台、跨层级、跨业务协同办理,实现法律服务“一网搞定”。
数据资源实时共享。以消除“信息孤岛”为靶向,实施“数据汇聚对接工程”,打通司法行政二级数据中心与其他政法机关、市级部门14个业务系统、35个数据端口之间的壁垒,实现与全市人口、法人、电子证照、视频监控等数据资源对接共享,为律师和司法鉴定执业监管、矫正对象越界监控等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主动融入“智慧淮安”建设,在“i淮安”城市综合APP平台开辟法律服务专区,提供七大类线上法律服务,上线仅2个月,访问量就达31.88万人次。
当前,淮安三个维度探索智慧法律服务新路的实践正在继续,新的主攻方向也已明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升多维度服务能力,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另外还要持续拓展人工智能辅助、云端视频通道等服务形式,推广区块链技术在公证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发挥好大数据在研判分析方面的价值,为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作出更大贡献。”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东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