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观点

在“勇挑大梁”中更好发挥党校作用

■陈俊祥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党校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敢为善为、奋发有为,在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宣传、决策咨询等方面全面发力,在“勇挑大梁”中更好发挥党校作用,为淮安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学好“第一议题”,不断增强“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和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围绕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干的“总—分—特”高质量课程体系,组织教研部、学科组围绕蕴含其中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实践要求,及时开发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和研究成果,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

深入“对标找差”,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的组织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证明,只要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党的事业就一定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去年以来,市委书记陈之常到市委党校调研、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市委党校工作汇报,明确要求市委党校要“始终挺起政治立校的‘主心骨’,成为思想理论的‘播种机’,当好先知先觉的‘排头兵’,树立过硬作风的‘方向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当好高水平智囊”,强调市委党校教师“人人要有精品课”。这是市委对市委党校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更是期许与鞭策。市委党校将继续坚决贯彻市委书记陈之常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深入落实校(院)“十四五”规划、“远学杭州、近学南通”进位争先行动方案,教、学、研、资、培“五位一体”,用好“对标找差、补短强特”科学方法,落实导师制、重点课题、课程招标制和学科组制度,持续深化名师培育、名课开发、名品创作“三名工程”。特别是抓住省对市办学质量五年评估契机,对“党校教师人人要有精品课”之标,找“思想、方法、作风”之差,补“高层次人才、基础设施、县区党校支撑”之短,强“团结奋斗、敢为善为、机制创新”之特,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持续提升教学科研的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打磨省、市、校三级精品课21门,确保3年内构建起40门以上的精品课程体系,为全市党员干部勇挑大梁、干事创业续航充电、鼓劲加油,加好油。

聚焦能力提升,积极锻造高质量跨越赶超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立足提升淮安干部“运用长三角思维眼界”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立足“万名干部进党校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立足“打造全国知名党性教育高地”,优化教学布局,提升教学层次,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扣淮安干部政治能力提升“1234”计划和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五年计划落实,把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市党代会精神纳入所有重点班次教学计划,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案、进头脑。聚焦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拓展异地教学,组织学员赴上海、浙江、苏州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典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开展现场教学,激发党员干部跨越赶超的精气神。丰富培训载体,持续擦亮“招商路上·得意之作”学员论坛、“党校公开课”“县委书记讲坛”等教学品牌,把“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深深地融进党员干部的血液里。

服务中心大局,全力当好党委政府的“高水平智囊”。市委党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实践导向,努力发挥好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打通理论经脉、找准实践切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党校事业发展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要坚持推开党校大门搞科研,把“用学术讲政治”落到实处。坚决防止教学科研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脱节、与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脱节、与基层生动实践脱节、与专业条线脱节等现象。切实加强与相关条线主管部门的密切合作,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务求市情研究、调查研究、学术研究、资政研究靶向更精准、呼应更灵敏。要用好“书记市长圈题、党校聚力破题”机制,持续组织好夏季和冬季“微调研”竞赛活动,聚焦“333”主导产业体系构建、重特大项目攻坚、园区和国企改革、大运河百里画廊、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组织骨干力量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资政报告,推动淮安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热点、难点问题破解,提高党校工作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的贡献度。

推进自我革命,建设“长三角知名、省内一流”的红色学府。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党百年制胜、永葆生机活力的独特优势和奥秘所在。市委党校作为“政治机关、政治学校”,要以更高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执政者之师”。坚持“党校姓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为全校教职员工立标杆、做示范。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五融党建”“五维评干”工作,强化典型引路,深入开展“远学张桂梅,近学李银江”主题教育活动,完善考评机制,动态评选“教学尖兵”“科研能手”“岗位先锋”,激发争先斗志、推动比学赶超。坚持高标定位,确立“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价值追求,提升“标杆一抬、差距出来,维度一变、素质显现,视野拉长、责任增强”的境界追求,不断释放作风效能,共同营造老同志负重奋进、中层支撑有力、年轻同志锐意进取的生动局面,努力把党校建设成为名品迭出、人才辈出、正气充盈的红色学府。

(作者为淮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2022-08-21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92153.html 1 3 在“勇挑大梁”中更好发挥党校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