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黄秋怡 通讯员 冯柄衡 吴 越 吴 凯
清晨,晨曦初露,他已换上一身绿色制服,动身出发。
16年来,从“二八大杠”到电动三轮车,他穿梭在乡间小道和田埂上,为村民们架起一座信息的桥梁。
16年来,他累计投递邮件报刊10.2万份零差错,先后被评为“盱眙好人”和“盱眙道德模范”,市邮政公司“关爱邮路”先进个人、县邮政公司“优秀揽投员”等。
他就是盱眙县邮政公司维桥支局的乡村邮递员——今年52岁的陈凤玉。
漫漫邮路
1987年,陈凤玉从维桥中学毕业后,打过工、种过地,2006年,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邮政投递员,从此踏上乡村邮路的漫漫征途。
停车、伸头、弯腰、挑拣,把一份份邮件送到维桥镇的各个角落,这就是陈凤玉的工作。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陈凤玉不知疲倦地穿梭在64.77平方公里的投递区段上。
刚接手邮递工作时,正值高考学子收获的季节。一次派送时,有封写着张某收的高专录取通知书地址不详、电话无法打通,陈凤玉便先后到大桥、桥东等几个相邻的村打听,还去乡镇派出所查询同姓名的人,但都没有着落。陈凤玉为难了,不退件会违反邮件处理规定,退回原址又会影响孩子入学、甚至一生的命运。他决定继续寻找收件人。20天后,他听说有一对夫妻从外地赶回来问询孩子通知书的事,陈凤玉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他要找的人。陈凤玉立即出发,奔波了3个多小时,终于在当天深夜将这份重要的信件交到家长的手中。
这条邮路,一走就是16年,陈凤玉熟悉它的每一次变化。开始那几年,村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很多地方只能肩扛着自行车走过去,一下雨更是寸步难行。渐渐的,从土路到油路,陈凤玉的“坐骑”也从自行车变成了电动三轮车。岁月匆匆,当时正值壮年的他现在已年过半百,唯一不变的,是陈凤玉准时把信件投递到村民手中的那份坚持。
爱心邮路
在这条艰辛的邮路上,陈凤玉并不孤单,每到中午,村前庄后的乡亲常常热情地招呼他来家里吃饭。偶尔遇到迷途的游客、窘困的村民,他从不吝惜伸出援手。互相帮助,患难真情,成了邮路上的一道风景。
2016年,陈凤玉到维桥中学投递邮报,在和老师聊天时得知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一些孩子却缺少主动性与上进心。从维桥中学毕业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邮递员的工作虽辛苦,薪水却不高,每月三千多元,但陈凤玉还是决定每学年拿出6000元设立个人助学金,奖励各年级前十名的学习标兵。“我希望孩子们能勇敢向前、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作为的学生。”陈凤玉道出初衷。
他还十分关心贫困户。三年前,他主动与大圣村委会联系,承担起梁庄组村民何恩义一家的帮扶工作。逢年过节,他都会送上油米衣物和问候,何家遇到大事小事,陈凤玉也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
“陈凤玉生活上十分节俭,但在帮助别人的事上却非常大方,助人是他的人生信仰。”淮安市劳动模范、维桥支局支局长尹献军对陈凤玉评价道。
陈凤玉认为自己只是众多普通邮递员中的一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就会一直行走在这条邮路上。”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