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观点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石平洋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原理,其普遍性要和特殊性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中,经过对西方各种主义的比较推求,看到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所以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我们党在成立之初,缺乏经验,没有认识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在使用马恩经典著作、俄国革命成功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指导中国革命时,忽视了中国实际的特殊性,走过一些弯路。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给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万里长征。幸运的是,我们党开始认真总结和思考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开始长征这14年间,党领导革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长征开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分析我们党成立以来所走过的弯路和出现的失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从组织上和军事上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决定中国革命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从此,中国革命就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路线指引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走上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到1949年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第一次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在找到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逐渐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他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反对教条主义,不是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之后经过延安整风、学习党的历史、分清路线是非、作出历史决议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了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1945年党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达到高度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党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从学习苏联起步的,我们“以苏为师”,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毛泽东后来分析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逐渐认识到苏联的经验并不适合中国情况,“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于是,我们党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面对旧中国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外侮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国力衰弱,国力衰弱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农业落后、科技落后、国防落后,落后就免不了挨打。我们党从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入手,开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开始,就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毛泽东主席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总理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意见,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四个现代化”写进了总纲中,从此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热情高涨,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党中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了纠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再次提出在不太长的时期里实现国家的“四个现代化”。从1966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和减缓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重提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重新明确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提出来的“两步走”设想蓝图: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第一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第二次结合和20多年的艰辛探索,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党校二级调研员)

2022-06-12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85286.html 1 3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