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唐道伦
过去的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奋发有为的追求、真挚为民的情怀、创新实干的作风,依法履职行权,顺利完成了届期各项任务。
过去的五年,共召开常委会会议48次,制定地方性法规12部、修正2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58项,开展执法检查18次、专题询问14次,作出决议决定36个,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04人次,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37件,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五年来,我们始终高扬一面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学笃行中把牢人大工作定位方向
以鲜明立场强化政治自觉。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出台《关于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向市委负责和请示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
以理论清醒坚定思想自觉。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等主题,组织36次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和12次研讨交流,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动能。
以使命担当增强行动自觉。紧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乡镇布局优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等重大事项及时作出决议决定,确保市委意志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聚力三大攻坚战,审议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报告,专题询问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固废污染防治法等执法检查。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有机统一,确保省市委推荐人选顺利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加强任后监督,连续两年对部分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员额法官、检察官进行履职评议。
五年来,我们始终紧扣一个中心,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有效监督中助推淮安跨越赶超
持续组织督查问政,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用耐心深入调研发现问题,用恒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选准薄弱环节层层推进。2018年专题询问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2019年作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020年组织代表重点督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议案;创新举办《人大代表替你问》电视问政栏目,将代表的权力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社会的公众监督有机整合,共同助力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委会领导带队赴外省市学习借鉴财政扶持产业发展实践经验,推动市政府设立产业投资集团;专题询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推动财政部门对23个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审议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报告,视察调研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
高度关注百姓福祉,载满民意改善民生。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督办民生实事办理并进行评议,推动政府更好地把实事办得更实用。审议政府关于全市医疗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报告,促进相关保障扩面增效;审议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推动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台风“烟花”过境城区积水严重等城建短板、菜价持续走高等民生关切及时开展调研,提出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专业市场建设等建议。连续三年审议食品安全议题,连续四年审议教育改革议题。开展“聚焦房屋征收拆迁,助推淮安城兴人和”专题询问,推动检察院东侧等36个地块完成征收,督促相关部门为53291户安置居民办理了产权登记。
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审议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七五”普法决议执行等工作报告,作出开展“八五”普法决议。落实监察法要求,审议市监委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报告。聚焦社会关注的司法公正问题,每年突出一个重点审议“两院”相关工作报告;2019年作出加强检察建议工作决定,2020年作出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定,支持“两院”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有效增强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关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建立人大常委会受理涉法涉诉信访会办机制。
五年来,我们始终彰显一大优势,扎实推进立管用之法,在法治建设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制度供给。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全省大运河沿线城市率先出台《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淮安市湿地保护条例》《淮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淮安市市容管理条例》,修正《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为“绿色高地”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法治保障和支撑。制定《淮安市周恩来纪念地保护条例》,更好地建设红色基地。
紧贴社会治理实践,夯实法治根基。在全国率先以决定的形式对安全生产进行立法,出台《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决定》,通过立法明晰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制定《淮安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推进更好地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制定《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发挥我市丰富的文物资源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服务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突出民生改善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制定《淮安市停车场管理条例》,为规范停车场管理、降低群众停车费用支出、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等方面提供了法治支撑。制定《淮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为处理开发商与物管之间、物管与业主之间利益关系提供遵循。制定《淮安市住宅电梯安全条例》,促进加强住宅电梯安全监管,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统筹推进2021-2022跨年度项目《淮安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守护好百姓“菜篮子”。
规范地方立法行为,健全立法机制。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立法要求,出台《淮安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设立淮安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建立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顾问、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专家库;每一部法规的制定和修正,都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五年来共征集立法意见建议15000余条。扎实开展地方性法规相关内容的评估清理。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要求,切实维护法制统一。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一个主体,构建拓展代表履职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在优质服务中增强代表工作活力
持续深化“两个联系”。深入落实市委“双联”工作实施意见,定期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及时了解代表对常委会审议议题和群众关注问题的意见建议。积极邀请代表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努力提升常委会工作的代表参与度。组织代表进“家”入“站”,常态化开展“12·4统一接待群众日”活动,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微信群。开展“进网格、见选民、听民声”活动,架起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丰富代表活动载体。精心谋划开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五级代表激情响应、踊跃参与,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宣讲5931场次,帮扶经济薄弱村实施增收项目212个,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2377名,捐助或赠送物资851万元。创新开展“双千”活动,组织5000多人次代表参加庭审评议,监督案件执行700余场次。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三走进”主题活动,全市各级代表献计献策1900余条、协调捐助资金1300余万元。新冠疫情发生后,常委会第一时间发出《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全市五级代表在联防联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产、捐资捐物等方面,挺身而出、务实作为。
着力提升建议质效。强化源头引导,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市人大代表深入视察调研,市八届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1378件,建议数量和质量实现逐年“双提升”。围绕涉及淮安发展、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关心支持的重大课题,每年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异地调研,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完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督办、市政府领导领办的工作机制,五年来重点督办议案建议33件,有效推动了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代表建议先进承办单位评比,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不断优化履职服务。始终把服务保障代表行使法定权力作为人大机关的履职根本,举办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班8期,培训代表874人次。开发运行代表履职服务App,在全国首创人大代表履职工单,出台履职积分制度,全面激发代表履职动力。依托线上线下媒体,采取开辟专栏、专版等方式,多频次、多角度宣传代表履职风采和感人事迹。
五年来,我们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坚持不懈抓好常委会及人大机关自身建设,在铸魂赋能中提升人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政治建设,铭记奋斗终身的初心。明确常委会党组成员党建分工,保证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出台人大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健全人大工作培训体系,坚持双月举办“人大大讲坛”。
强化作风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连续五年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以市委巡察为契机,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相关要求,制定45条巡察整改措施,持续不懈纠“四风”、转作风。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高效履职的基础。设立常委会机关党组,进一步健全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和机关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深入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增设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扎实推进新一轮镇街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出台指导意见和12个配套文件,开展“镇街人大工作书记谈”活动。
强化制度建设,保证运转运行的规范。制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具体规定,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党委、人大、政府联动的“1+2”制度体系。出台常委会视察工作规范、调研工作规范;制定修正人大常委会工作规则、人大分析评价经济运行指标体系等常委会工作制度19项;完善机关建设与管理制度20项。
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丰富拓展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政治原则,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人大工作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绝对的。五年来,我们高度自觉接受市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市委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人大工作各项制度,落实人大领域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人大工作高质量开展。实践启示我们,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人大事业的前进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担当作为,保证人大工作取得实效。发展大局之所在,也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五年来,我们始终在立法中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规范与创新齐行、教育与处罚协调;我们始终找准人大助力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淮安矢志跨越赶超作出了人大贡献。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真正体现人大特色、展示人大境界。
三是必须牢牢把握为民履职这个根本宗旨,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保证人大工作行稳致远。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努力使每一项立法、每一个决议决定、每一次监督都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大工作才有底气、才有意义。
四是必须牢牢把握依靠代表这个力量主体,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保证人大工作充满生机。代表工作是保持人大生机活力的源泉。五年来,我们坚持做实做活代表工作,专题召开代表工作座谈会,举办“向人大代表致敬”主题展示,持续开展“十佳市人大代表”“十佳市人大代表建议”评选,不断激发代表履职动能。实践启示我们,只有代表工作出彩,人大工作才能精彩。
五是必须牢牢把握创新实践这个动力源泉,稳妥有序推进人大领域各项改革,保证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体现人大特点、发挥人大优势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机制,《人民日报》《中国人大》等国家级媒体先后56次推介淮安人大工作。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坚持探索实践不停步,人大工作才能常做常新,越做越好。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市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力“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一年。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乘势而进,更好担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不断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探索新实践、取得新业绩、展现新作为。高点站位,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监督,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要求;精细立法,为社会治理及时提供法制供给;探索实践,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担当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新阶段标定新方位,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断开创人大工作崭新局面,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谱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淮安精彩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