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邱俊霖
一
提起中国人的主食,怎么能少了米饭?《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到天竺国,途中吃的主食,除了面食就是米饭。
孙悟空刚出门学艺时,来到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遇见一位给他指路的樵夫。樵夫平日里靠打柴为生:
“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西游记》里出现米饭的地方还有不少,如猪八戒在高老庄时食肠太大,高太公抱怨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有历史学家认为,在不同时期,“斗”所表示的重量并不一致,《西游记》的故事背景是唐朝,当时一斗米约为6斤。如此一算,猪八戒一顿要吃二三十斤米饭。得亏高太公家境殷实,不然早被猪八戒吃空了。
有人说,“米”不一定就是稻米,也可以泛指去了皮壳的籽粒,如别的粮食亦可称为米或饭。但《西游记》里所指的“米”,应该都是白米。
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记得,唐僧在车迟国与虎力大仙斗法求雨,通过孙悟空的法力运作,求来了一场甘霖。原著形容:
“呼呼隐隐滚车声,烨烨煌煌飘稻米。”(《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作者通过听觉与视觉的描述,体现了这场雨的酣畅淋漓。那阵阵雷声隐约传来,犹如车轮滚动。那金黄的稻米随风而动,璀璨夺目。由此可见,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二
再来瞧瞧《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吃过的米饭。唐僧师徒来到驼罗庄,庄上的李老汉招待饭菜,主食便是“香稻米饭”。
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入住会同馆,馆里的人起初并不知道孙悟空的本领,便按照普通标准招待。主食是白米饭和白面:
“有管事的送支应来,乃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唐僧师徒一行来到灭法国,灭法国国王扬言要杀掉一万名和尚。唐僧师徒只好扮作商人投宿到赵寡妇店。店里有三样待客的餐席,孙悟空选择了丰盛的上样。上样餐席少不了鸡鸭鱼肉,但唐僧师徒不能开荤。于是他们谎称斋戒,让店里安排一些素食,仍按上样价钱奉上。于是,店主赵寡妇十分欢喜:
“发面蒸卷子,再煮白米饭,烧香茶。”(《西游记》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
瞧,白米饭可是《西游记》里最常见的主食之一。就连白骨精化作女子来哄骗唐僧时,也得施法变出些假米饭:
“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白米饭除了蒸熟食用,还能熬粥喝。在女儿国,唐僧和猪八戒误饮子母河的河水,只好暂住在一位婆婆家。孙悟空寻来落胎泉水。饮了泉水后,那婆婆家又煎些白米粥给师徒二人补虚。
蒸米饭时,贴着锅底的米饭容易被煮成焦饭,这便是饭锅巴。现代人吃的“锅巴”,是一种经过加工的零食。可原汁原味的饭锅巴,也许并不怎么好吃。瞧,猪八戒在化缘时曾说:
“贫僧是东土来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在路饥渴了,家中有锅巴冷饭,千万化些儿救口。”(《西游记》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锅巴通常与冷饭、剩饭等字眼摆在一起,味道显然不会太好。
三
“南粉北面”是如今国人的饮食习惯。《西游记》里的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若时光能回到几千年前,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又是怎样的?
《诗经·魏风》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黍是国人最早的主食,而粟(俗称小米)的驯化则比黍稍晚一些。无论是黍还是粟,都有一个优良的品质:耐旱。对于生活在农业不发达时代的先民们而言,这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古时候,先民们已经会用简单的石磨工具加工谷物。2005年,考古学家曾在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一碗距今4000多年的面条,这种面条便是由粟制成的。
粟在先秦时期被称为“稷”,后来“稷”和代表土地的“社”连在一起,便成了国家的代名词——“社稷”。
除了黍和粟,古人还有其他主食。《论语》中有个故事就提到了“五谷”。子路在一次赶路时问一位老人:“子见夫子乎?” 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中国古代的“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麻也曾被当作食用谷物之一,可惜口感不太好,最后被逐渐淘汰。菽是豆类的总称,主要指大豆。古人不仅将大豆当作主食,还将其与麦连用。如古人说一个人无能时,就常形容其“不辨菽麦”。
国人种麦的时间也很长。小麦原产地在西亚, 大约在五千年前被引入中国。那时,中国北方地区以黍和粟为主食。不过,小麦很快就流行起来,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麦”字。
在我国南方,人们耕种和食用稻米的历史都很悠久, 如1995年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考古人员发现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 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稻谷之一。
秦汉时期,石磨技术的成熟为吃货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磨成面粉的小麦可以制成各种面食。唐宋时期,小麦超越黍和粟,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之一。唐朝人十分喜食面粉做成的饼。唐人赵璘在《因话录》里说:“世重饼啖。”可见,饼在唐朝人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可以当作主食的玉米、土豆和番薯等,都是明末清初时期引入中国的外来物种。当然, 有些人吃得精致一些,如清朝诗人、美食家袁枚,虽然当时的人们普遍食用玉米和番薯,但他一直吃得很少。
袁枚是南方人,爱食米饭,偶尔也吃馒头。他在《随园食单》中说:“饭之甘,在百味之上。”意思是说,懂吃的人,如果遇到味道好的饭,不必下饭菜,也能吃个饱。然而,对于许多现代人而言,倘若没有下饭菜,这饭自然会少很多滋味。
《西游记》中的主食,可以归纳为“米面并重”。小说中的饮食习惯,符合作者吴承恩家乡淮安的饮食风俗。淮安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淮安人的饮食习惯是米面兼顾。
四
除了上述提到的白米饭,《西游记》中还提到了其他的“饭”或“米”。
唐僧师徒到火焰山时,火焰山的土地爷和他的跟班前来招待。土地爷怕唐僧师徒肚子饿了,让跟班顶着一个铜盆前来,盆内有些黄粮米饭。
这黄粮米饭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描绘米饭的颜色,说明土地爷带来的是糙米饭。也有人认为,这儿说的应该是黄粱。在《西游记》里,黄粱也曾出现过。唐僧出了长安,开启取经之旅,来到双叉岭,遭遇猛虎,幸好被猎户刘伯钦救下。刘伯钦将唐僧请到家中款待,主食便是黄粱粟米。
在朱紫国的国宴上,也曾出现过“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黄粱是粟米的一种,也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菰米糊”是什么呢?
菰米,是菰的籽粒。菰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菰米糊”是菰米熬制的稠粥。唐代诗人王维是个好口福的人。有一年春天,他路过好友贺遂员外家的药园,贺遂员外招待他的是“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
蒟酱是一种带有辣味的调味酱,露葵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蔬菜,即以甘蔗汁蒸熟的菰米饭和用蒟酱熬制的露葵羹来招待王维,食材颇为丰盛。
在《西游记》的第一百回里,唐僧师徒回到东土大唐,唐太宗为他们接风洗尘,桌上有“榧子瓜仁菱米齐”。
菱米,是菱角的果实。《西游记》里的菱角分布广泛,有水塘湖泊的地方,常有菱角出现。菱角是一道平易近人的美食,既能当作水果,亦可作为蔬菜,但人们一般不会将其视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