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

涟水县做好高质量课后服务“四篇文章”

近年来,涟水县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品牌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升级版”课后服务课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目前,全县参加课后服务学校69所,参加课后服务学生101266人,参与率100%。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8.56%、98.33%,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100%。

做好“校内供给”文章,丰富课后服务。该县坚持资源整合、多元供给,坚持“抓基础”和“促提升”双管齐下,推行“作业指导+X”课后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双减”工作现场会暨特色项目建设拉练观摩活动,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在课后服务理念、范围、内容、形式等方面提质量、上台阶。截至目前,2024年全县各校开设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劳动等学生社团1895个,开辟劳动实践基地67个,不断增强教育资源供给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做好“社会资源”文章,打造开放校园。一是建立实训基地。深挖区域特色文化,结合本地文化传承、文旅特色等资源,在保滩街道百花园和璞趣园、成集镇“苏北小延安”、高沟镇今世缘旅游景区建立综合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二是搭建研学平台。常态化开展“行走涟水 阅见未来”研学活动,为孩子们搭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目前已组织活动8批次,参与学校32所,参加学生6400人。该活动获2023年度省级二类公益阅读推广活动认证。三是开设“第二课堂”。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和变革课后服务形式,组织文艺名家进校园,每周三下午开设“互联互通大讲堂”,面向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线上教育教学辅导。截至目前,已开设“互联互通大讲堂”82期,学生受益约800万人次。

做好“关爱托管”文章,提升教育温度。实施“涟校连家”关爱工程。近年来,涟水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2亿元,新建及改扩建红日小学、时码学校两所“涟校连家”项目学校,实行寄宿制,提供高水平学习生活一体化服务,整合多方面资源和力量,融家入校,以校连家,努力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在学校、乐在学校、长在学校,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开展暑期托管服务。202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暑期义务教育学校托管服务,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深受家长欢迎。开展“校站结合”协同托管服务。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多功能“儿童关爱之家”,在全县创办38个校外辅导站,周末及节假日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托管和作业辅导服务,不但为家长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满足了学生成长之需,也发挥了社区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做好“服务保障”文章,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政策保障。涟水县委、县政府将“双减”列入年度履行教育职责重点工作,将中小学课后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相继出台《涟水县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涟水县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等多个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建立了课后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强化经费保障。实行“300+100”费用保障机制,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费用减免;建立合理取酬机制,确保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按照每课时不低于60元的标准获取报酬。强化教师保障。依托“涟尚名师”工程,配齐配足课后服务教师;探索实施“银龄计划”,返聘退休教师62人;建立社会人才引进机制,聘请68名文艺工作者、体育教练员、科技人才参与学生课后服务。(王怀益)

2024-05-29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48418.html 1 3 涟水县做好高质量课后服务“四篇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