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淮安风情·经济仲裁

山阳邱氏

■李颖

明朝以来,淮安望族邱氏以科举起家,文脉相传数代。明朝初年,邱氏始祖由明州(今宁波)迁至山阳(今淮安区),作为淮郡望族,“胜国以来,首推邱氏”,先后走出有“淮南二邱”之称的邱象升、邱象随兄弟,“曲江十子”之一的邱庸谨等,真正让这个家族流芳百世的却是族中一名女子——邱心如。

淮南二邱:名震清初文坛

在清代,整个邱氏世居城内。邱氏第八代即邱象升、邱象随兄弟二人,家住山阳西长街,宅后有“桐园”,建有玉蕊亭,绿竹环绕,俏立花圃,有人写诗赞其“梧竹阴阴洞壑藏,珠簾小阁晚生凉”。兄弟俩幼年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祖父邱度,字汝洪,号震冈,幼年得吴承恩指教,万历丁丑进士,授南康府推官;父亲邱俊孙,崇祯癸未进士,晚年闭门修身,擅长诗文,对他们的影响很深。

邱象升(1630年—1690年),江苏山阳人。清顺治进士,庚子(1660年)外放琼州府通判,并邀望社好友张养重一起前往。在海南琼州,他力主“惠怀之”,减轻黎民徭役,惩办“鱼肉良民”恶首,受到百姓爱戴。康熙戊午,其补大理寺左寺副,在任期间,平反冤狱,后因父老归养回淮。有《谷音》《入燕》《岭海》《白云》《草堂》诸集。其子邱迥,字尔求,雍正贡生,居“桐园”,藏书甚丰,学术深邃,尤长于诗,有《杂录》《笔记》《翼堂诗稿》。其孙邱庸谨,号浩亭,《淮安府志》载:“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官六合教谕。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乾隆年间,山阳河下名园“柳衣园”内曲江楼,常聚大江南北耆宿会文其中。当地名宿周振采、刘培元、刘培风、王家贲、邱庸谨、邱重慕、吴宁谧、边寿民、戴大纯与程嗣立并称为“曲江十子”。

邱象随,邱象升弟,江苏山阳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拔贡,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官至洗马。著有《西轩诗集》《西山纪年集》《淮安诗城》八卷等。其子邱迈,乾隆年间诗人。乾隆年间,邱氏衰落,桐园亦荒废。

嘉庆时,邱氏后代邱鲁士(名广德,号润之)在京师,师从汪廷珍,乾隆己酉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晚年,邱鲁士定居山阳河下,宅院在河下竹巷魁星楼东,宅院内广种桐树和修竹,为修身养性之地,为追思先世祖的“桐园之胜”,自称“小桐园”,意为数典不敢忘祖。

淮上才女,桐园心如

邱心如(1805年—1873年)出生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其太高祖邱同升是邱象升胞兄。邱心如自幼饱读诗书,有深厚文学功底,未出阁即开始《笔生花》创作。她的父亲邱广业(1771年—1834年),字勤子,赴京应试期间,居于同乡汪廷珍家中,嘉庆十三年考中举人,道光六年大挑二等、七年选凤阳临淮乡学训导,在临淮任六年“学博”后回淮,一年后去世,著《卧云居诗草》,与潘德舆是世交。潘德舆长子潘亮弼(1806年—1856年)(道光十年淮安府学诸生),娶邱心如之妹。

邱家本住城中,由祖父始迁到河下杨天爵巷,因为祖母是河下盐商望族程氏,当时她家宅邸也是程家置办。其生母秦氏尤“嗜闲篇”,因而自幼饱读诗书,精诗词工行草,并阅读许多弹词等通俗文学。邱心如从十五六岁开始,决心创作《笔生花》,可惜只写五回,19岁那年便嫁与河下茶巷张希曾为妻。高岱明女士在《淮故纪闻·白娘子小开水》中说:“清代著名女作家邱心如的婆家即在河下镇茶巷头天兴观右侧,人称张氏恬素堂。”但是,在过去社会,女性被家庭束缚,邱心如婚后生活极为艰辛:丈夫功名不就,穷困潦倒;婆家关系难处,丈夫弟兄三个,“群小猜忌,闲语流言,不绝于耳”,后丈夫英年早逝,留下一双儿女;二十年后,女儿出嫁,儿子夭亡,孤苦无依。于是,她与母亲一起生活,白天挂帐教徒,侍奉老母亲;夜晚秉灯创作,过着“惊米贵,苦囊空”的生活,只能将满纸辛酸泪付诸作品,因而笔下的女主姜德华,改扮男装,以功绩位居台辅。咸丰元年(1851年),《笔生花》写完,前后共用三十年时间,长达120万字;咸丰七年,《笔生花》刊刻问世,立即跻入弹词名著之林,书上署“淮阴心如女史著”,此后邱心如的才名传遍文坛。诚然,河下钟灵毓秀,天地灵气不独钟于须眉,亦钟情巾帼。《笔生花》是清代三大弹词之一,另两部是《天雨花》与《再生缘》。关于《笔生花》的成就,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文史文献专家谭正璧先生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中说:“一个贫困交迫的女性,能独力成此百余万言的巨著,且技术高妙,文辞优美,在中国文学史上能有几人?在这点上,不由我们不极端崇拜这位伟大的弹词作家邱心如女士。”

邱崧生:罗振玉好友

明末清初,山阳邱氏因科考人文极盛,首开地方文化氛围先驱者,可惜由于淮城大水,至道光、咸丰年间兵乱,邱氏作品大多散佚;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邱氏自此家道中落。清末邱氏后裔邱崧生(1858年—1905年),字于藩,光绪七年进山阳县学为秀才,好词章金石书画;其夫人是淮安晚清著名音韵学家丁显(字西圃,咸丰己未举人,曾任睢宁训导)的女儿。丁显著有《丁氏韵学丛书》,包括《丁氏声鉴》《谐声谱》《切字捷径说》《音韵指迷》《双声诗选》等。受岳父影响,邱崧生业余喜好隐语灯谜。光绪四年,徐嘉与何绮(字庾香)、段朝端(号笏林)等发起淮安“隐语社”,邱崧生亦积极参与。1893年,罗振玉被聘为邱氏的家庭教师,两人结下深厚友谊。1898年,罗振玉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邱崧生为校务,“惧先业之颠坠,乃掇拾炱朽蟫断之余,随其所得,以次编纂”(俞樾《邱氏家集序》),辑成《邱氏家集》,保存象升、象随诗作的一鳞半爪,《山阳艺文志》也收录部分著作。邱崧生1905年卒,罗振玉有《直隶候补直隶州知州邱君墓志铭》:“时君方壮盛,先世有遗产,足自赡……”罗振玉在其《广陵冢墓遗文》序中说:“山阳邱于藩与予同好,乃移石至其家。予则与吴县蒋伯斧部郎(黼)亲施毡拓,于是此石始传人间。”

2024-04-15 ■李颖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44911.html 1 3 山阳邱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