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民生

爱在这里延续

一家两代人接力捐资助学

1963年,他考取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到苏北乡村任教;1961年,她考取淮阴师专,毕业后扎根苏北乡村任教。他们的第一站,都是苏北乡村中学——淮安市范集中学。自此,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他们,就是孙叙宝、周保平夫妇。

2009年,孙叙宝、周保平夫妇回到阔别32年的学校,设立“园丁奖学助学基金”,每年从工资收入中拿出10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以表达对教育事业的殷殷之情。2020年,孙叙宝、周保平夫妇相继离世,他们的子女三人遵循父母遗嘱,将常熟的住房变卖,所得款122.562万元全部捐赠给学校。同时,子女继承父母遗志,继续每年为“园丁奖学助学基金”捐资10万元,让父母的“爱”在这里延续。

■融媒体记者 王正道

杨尚

●到苏北去

1940年4月,孙叙宝生于江苏无锡,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毕业时,他本可以回到家乡工作,但相较而言,苏北的条件更为艰苦,苏北教育事业更需要人才。到苏北去!到条件艰难的地方去!孙叙宝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了条件优越的苏南单位,带着一颗奉献苏北教育事业的红心,毅然奔赴苏北支教。这一待,就是三十八年光阴。父母床前难奉汤药,兄弟姊妹难以顾怜;三十八年,扎根苏北,韶华渐退,额头染霜,曾经的英俊小伙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直至2000年从淮安中学退休。

1940年5月,周保平生于江苏常熟,1960年8月毕业于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范集中学任教,后在博里中学、车桥中学等学校任教。她潜心教学,学生多次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奖。因教学业绩显著,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周保平从淮安中学退休。

●“鹏梦”翱翔

“孙老在范集中学任教14年,周老在范集中学任教16年,对这里的师生感情十分深厚。1977年,二老从范集中学调离,但始终深深牵挂着这里的学子,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范集中学校长刘大忠介绍说。

自2009年奖学助学基金设立以来,孙叙宝、周保平夫妇及其子女已累计捐赠共计人民币282.562万元。截至目前,已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共计16800人次。

学校以寓意“大鹏展翅、放飞梦想”的“鹏梦”文化建设为载体,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后,都会研究决定各年级获得奖励的人数、等次、奖励标准。各年级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家庭状况及平时表现,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汇总并审核名单后提交校长室审核,审核批准后,由各年级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各年级才能进行奖励。

“孙老夫妇的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每次领到奖学金,心里总是暖洋洋的,也感受到孙老、周老对我们的激励。我们一定不辜负老人家对我们的期望,大鹏展翅、放飞梦想。”高三(1)班学生欧丹妮对记者说。

刘大忠介绍说,学校将深入推进建设“鹏梦”文化和“感动”教育品牌,讲好“园丁”故事,传播正能量,鼓励更多情系教育的“园丁”助力学生成长,把“爱”的故事传递下去。

●故土情深

2020年初,孙叙宝老师离世,家人尊重他的嘱咐,没有惊动他魂牵梦绕的学校和热爱他的学生们。当年春节期间,和孙老一生琴瑟相和的爱人周保平老师又故于家中,噩耗传来,举校悲痛,但因疫情原因,景仰爱戴她的师生们依然无法现场哀悼。

斯人已逝,全体师生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向孙老夫妇表示深切哀悼。杨春老师在沉痛中以“时间有限,大爱无疆——深切缅怀我校杰出校友孙叙宝夫妇”为题作挽诗:“最是岁月留不住,凰辞故园凤辞梧。莫叹新叶春风里,皆为老干作持扶。杏坛有师经易传,懿德难离道可求。作别一川运河水,一路骊歌入太湖。”以此寄托深深哀思。

一位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同学,也向学校寄来哀诗,替他的父亲缅怀恩师:“在这里——仿着你的身影,在办公桌旁静坐;这里有你心底的寄托;俯首、抬眸,你的精神在这里羽翼渐丰,且于此处长留……”

“孙老夫妇把一生的爱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我们这些素未谋面的后辈学子!”高三(2)班学生沈子奇从高一起,每次评选都荣获奖学金。他表示,一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奋发向上、自信自强,放飞梦想、实现理想,让孙老夫妇善心善行薪火相传。

孙老夫妇的大儿子孙要表示,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实现个人理想,力争成为国家栋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23-12-29 一家两代人接力捐资助学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36732.html 1 3 爱在这里延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