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巡城

实施“四项”工程

涟水促进留守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以来,涟水县教体局锚定教育强县目标任务,坚定“站稳全市第一方阵、走在全市前列”信念,坚持质量和特色双向奔赴,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推进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着力实施“四项”工程,实现留守困境儿童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幸福学,促进留守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实施“红烛”工程,确保残疾儿童“有学上”

目前,全县在册登记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680名,分布在全县17个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该局在全县中小学建立“红烛”志愿服务队,安排属地中小学志愿服务队工作人员到每个残儿家庭走访调研,为残儿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实施“一人一案一策”。“红烛”志愿服务队组织教师每月至少“送教上门”两次,保证残儿能够“有学上”。目前,全县残儿在特教学校就读137人、接受融合教育670人、接受送教上门58人,全县义务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到99.2%。同时,该局加大“红烛”工程投入力度,于今年投入30余万元采购“送教上门”教学器材,为提高“送教”质量提供器材保障。

实施“牵手”工程,确保困难儿童“好上学”

据统计,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在籍学生有8100多名。每学期初,该局主动对接民政部门,获取困境儿童数据库,要求学校依托数据认真摸排调查,摸清家庭经济困境儿童基本情况,为每个困境儿童建立动态专门档案。通过邀请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互助、发放困境儿童助学金等形式,在全系统开展“牵手”关爱工程。2022年以来,涟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19000余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306.83万元,保证此类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实施“护苗”工程,确保留守儿童“上好学”

涟水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居多。据统计,2023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3150人,占比35.5%;困境儿童5702人,占比8.74%。近年来,涟水县教体局牵头组建涟水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并联合县文明办、县妇联等多个部门实施“护苗”工程,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去年以来,县未成年人指导中心通过“心理健康百校行”和“阳光润心 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月等活动,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专场13次,接受辅导留守儿童2万余人。

实施“关爱”工程,确保留守儿童“幸福学”

高站位谋划建设。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发挥农村寄宿制学校服务功能,投入2.06亿元,新建“涟校连家”时码学校、红日小学,面向全县招生,融家入校、以校连家,切实解决全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上学难、难上学,以及周末、节假日没人问的问题。逐步探索出“政府主导、教育实施、社会关爱、家校互动”的留守困境儿童寄宿制学校发展新路径,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思路,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托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大力度关心支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到时码学校、红日小学调研指导工作。县财政每年给予“涟校连家”时码学校的寄宿学生生均6倍公用经费,用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伙食补助等费用支出。学校免除住校学生住宿费,伙食费按实际费用减半收取(每月约140元),周末上下学由校车免费接送;精心制定菜谱,既保障营养均衡又变换花样,让学生百吃不厌;对周末不回家的孩子安排贴心的托管服务,除了保障这些孩子的正常生活外,还安排了作业辅导、体育锻炼、寝室内务整理、厨房实践等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孩子们观看红色电影及参加校园团建游戏、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等综合性学习、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留校生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全方位立德树人。该县实施“125”工程,推进全面育人体系建设。学校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的同时,一方面注重开设丰富的社团活动课程,包含球类运动、书画艺术、音乐舞蹈、劳动实践等,着力培养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与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开展亲子活动等,推进家校共育。

■王怀益

2023-08-02 实施“四项”工程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21688.html 1 3 涟水促进留守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