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广告

他们暑期读了这些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漫长的暑假正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光。说起读书挑书,相比于小学生,高中生可能就没那么随意了,毕竟高中生的暑假时间实在太宝贵了,读什么书显得尤为重要。暑假已经过去了一半,该选什么样的书来读?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几位高一学生,看看他们假期里都在读什么书。

■融媒体记者 王磊

曹佳颖: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刚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纯粹是因为书名,听朋友寥寥说了几句,以为是励志小说便买了。”曹佳颖说,看完之后,她发现作者最不想成为的就是励志人物,从未描写过自己考上名校多么不易,“我想她写作的目的是想让我们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教育能让人学会最基本的生存理念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曹佳颖介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塔拉·韦斯特弗的处女作,讲的是她前半生的真实经历。塔拉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她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父亲不允许她拥有自己的声音,她的意志是父亲眼中的恶魔。哥哥泰勒是她的曙光,在塔拉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在哥哥泰勒的督促和鼓励下,两次考试后,塔拉通过了杨百翰大学的入学考试。之后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泰勒一直站在她身边,抓住了在深渊中下沉的塔拉的手,将她拽上了岸。历经10年,塔拉身上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教育经历光鲜亮丽,外表改变,但塔拉仍然是塔拉,曾经的弱小无助和现在的独立坚强都是最真实的那个她。

“作为学生,我们面对抉择时常会迷惑、忧虑,读了这本书后,便会得到有益的启示。坚定信念、保持平静、倾听内心、战胜恐惧、保持积极,当你以教育为翼,像鸟儿一样纵情飞翔,终将会抵达属于自己的山巅。”曹佳颖说。

胡闵然:读《呐喊》

“这个暑假,我正在阅读鲁迅的《呐喊》,从中受益匪浅。”胡闵然说。

胡闵然介绍,鲁迅先生在书中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害怕被人吃的狂人、用人血馒头治病的华老栓、脱不下长袍的孔乙己这些被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还是揣测明天的单四嫂子、在觉醒与消沉中挣扎的方玄绰等相比之下较为陌生的形象,都在胡闵然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鲁迅抱着启蒙国人思想的目的,心怀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直言不讳地指出国人的劣根性,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为时代呐喊,试图唤醒在铁牢笼中国民的思想。

“暑假开始时,我曾去北大红楼,在那里参观了鲁迅先生的主题展区。《呐喊》的第一篇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后续作品也在国人心中播撒了启蒙之种。”胡闵然告诉记者,他从文中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冷峻的面容与激愤的眼神,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鲁迅先生不仅是教科书中所言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还是有血有肉、心系家国的‘孺子牛’!”

通过读书,胡闵然认识到,在当时那个黑暗而麻木的时代,鲁迅的文章就是破晓的东方之光,更令他敬佩的,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爱国爱民之情。《呐喊》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慰藉那些在革命道路上“奔驰的勇士”,鼓励他们勇往直前。胡闵然说:“身处中国新时代,吾辈青年更应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爱民,为国家、为民族燃烧青春。”

周珺兮:读《追风筝的人》

“哈桑与阿米尔,两只红色风筝,带着长长的蓝色尾巴,越过时光的缺席,呼啸而来。”周珺兮指着手中拿着的《追风筝的人》,说:“我很喜欢这本书。”

周珺兮介绍,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主仆之间三代人命运的错位、亲情与隔阂、友情与背叛、真相与谎言、爱与勇气交织。书中,父亲曾告诫阿米尔“这世上唯一的罪行就是盗窃”,但因为父亲的谎言,偷走了哈桑拥有幸福生活的权力,偷走了阿米尔知道真相的权力。战争爆发,阿米尔与父亲背井离乡,经历了无数曲折,最终揭开了真相。可知道了真相又如何?真相是淋着血的,赤裸裸的。“再不会有人像他那样爱着我。”阿米尔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懦弱,不再像当年那样跑开,他选择了救赎索拉博、救赎自己,去追那只风筝。

“小说里最让我动容的是哈桑对阿米尔忠诚的、毫无保留的爱。‘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人与人之间最为纯真最为清澈的感情,但这份感情同样令我感到沉重。”周珺兮说,或许在这本小说里,人与人之间的爱太过忠诚,所以当真相揭开,当背叛再现,才会觉得,原来让人们最后悔的不是知道了真相,而是知道了真相却不懂得救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方能慢慢了解人情冷暖,懂得一些情感的实际分量。”周珺兮说,现实中,了解懂得时往往已物是人非。时间是最大的小偷,我们一次又一次与那些忠诚的、热烈的、深沉的抑或明目张胆的爱擦肩。虚伪与懦弱是现代人的瘟疫,当时间把真相铺在我们眼前时,大部分人选择了遗憾:“原来是这样啊”“唉”……在一声声叹息里淡忘过去的爱,从而弥补遗憾。

周珺兮说,追风筝的人不只是哈桑,是阿米尔,也是索拉博。这只风筝系着太多东西了。它牵着尘封在故乡的往事,也联结着彼此之间的爱。在纷飞的硝烟战火中,我们仍能千千万万遍把它追回来。因为爱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与救赎。周珺兮告诉记者,她也已准备好去追那只“风筝”。

吴泽楷:读《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伴随着特斯拉驰骋全球,SpaceX频频发射成功,埃隆·马斯克热度飙升,我和无数热血少年一样,期待探索他的成长、创业和成功之路。于是我利用暑假时间,找来这本书阅读,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吴泽楷介绍,这本书记录了马斯克从一名南非少年成长为国际商业巨子的传奇经历,精准描绘了他的钢铁意志和未来思维。

吴泽楷兴致勃勃地介绍,马斯克来自南非的一个离异家庭,在机电工程师父亲的影响和帮助下,痴迷科学技术与读书,12岁时成功开发一款太空游戏软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7岁时,只身前往加拿大求学。他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依靠奖学金在大学学习。这些艰难的经历最终锤炼出他钢铁般的意志。后来,在SpaceX公司两次发射火箭失败、濒临破产的时候,他和员工倾家荡产筹集资金,完成了第三次发射,使公司从阴影中走出。回首自身经历,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说出了那句名言:“如果你需要鼓励,那么就不要创业。”尽显钢铁意志。

“更加令我叹服的是他的未来思维。”吴泽楷说,马斯克所追求的事业,面向的是宇宙,着眼的是未来。他名下的九家企业,全部都是顶尖科技,全是创新,从不模仿。特斯拉和太阳城,致力于改变人类的能源天平;SpaceX发展宇宙探索的技术;星链追寻着极致快捷的通信技术……世界首富的光环,足够世人毕生追求,却遮盖了马斯克更具价值的身份——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爱迪生发明奖获得者。他正致力发展的那些事业,让他更像一位人类未来设计师。“他追求的,从来都不是财富,而是人类的未来。他不过奢侈生活,他的财富只是他实现理想的保障。他,来自未来,属于星空!”吴泽楷说,每每读这本书,他都希望自己的未来能追寻马斯克的足迹,更希望我们的祖国未来能孕育更多人才,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引擎”。

嵇欣悦:读《活着》

“《活着》这本书我是在初中的时候读的,当时也收获了一些浅显的感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累积,当我在这个假期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又感到了灵魂的战栗。”嵇欣悦说,每次读完这本书,她的思绪都会沉浸在故事中。

嵇欣悦告诉记者,一天傍晚,她合上书的那一刻,在窗边看到屋外光明渐渐消失,黑暗一点点地侵蚀天空,自己仿佛也在余华的叙述中走完了福贵的一生,满目疮痍,失无所失,唯有活着。“许多人看完这本书的评价都是‘哭死我了’,哪怕我曾多次读完这本书,不出意外,重读时眼眶依旧是湿润的。”嵇欣悦说,她在这个暑假再次读起这本书,感觉到了不同:曾经的她只是为了小说里的福贵,为了他痛苦的一生而哭,而现在的她,在经历过成长后,她的泪不仅是为书中的主人公流,也是为自己而流。她说:“我奇迹般地发现,这本常常叫人眼睛哭肿的书,对我竟有抚慰心灵的作用。‘承受巨大的苦难,处千钧一发之际而不断’,我认为这或许就是自己之后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的坚定信念,漫漫人生,慢慢摸索吧。”

嵇欣悦告诉记者,自己认为挑书与读书其实并不难,从书架上挑一本书,可以是不曾读过的,也可以是曾经读过的。读书的时候,地点和姿势都不必讲究,怎么舒服怎么读。阅读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但一定要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吴俐颖:读《另一个,同一个》

“诗歌,点亮一片人间。”吴俐颖言语之中毫不掩饰对诗歌的喜爱,还引用了大文豪博尔赫斯的话:“诗歌要回归那古老的魔幻。它没有定规,仿佛在暗中行走一样,既犹豫又大胆。诗歌是神秘的棋局,棋盘和棋子像是在梦中一样变化不定,我即使死后也会魂牵梦萦。”

吴俐颖介绍,《另一个,同一个》是博尔赫斯创作于1964年的诗集,也是作者特别偏爱的一本,收诗75首,包括名作《关于天赐的诗》《猜测的诗》《玫瑰与弥尔顿》等。该书开篇还附有作者序,不仅阐述了独特的诗歌美学理论,还交代了其中某些诗作受到了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独白的影响,以及卢贡内斯和惠特曼的影响。

“好似只有在深夜辗转反侧,在凌晨等待太阳东升,在回忆过往之时我们才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包含着一种落寞与失去,是时间慷慨的赠予。”吴俐颖说,在博尔赫斯的诗里,时间包裹着一层浪漫的“外衣”。在音乐、回忆、玫瑰和爱意里,博尔赫斯化身语言的宙斯,在花园中挑选出最饱满的词汇,凭着直觉组合在一起,便奏响了最美妙的人间协奏曲。他用多种类似的意象叠加堆砌,带领读者去往盛开黄玫瑰的黄昏、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边境、夜莺歌唱的沉沉之夜……博尔赫斯的诗歌是一份别样的美的拓展,是文学朵朵浪涛里不被遗忘的存在。

吴俐颖读书时喜欢沉浸式阅读,边读边做标记,待全部看完再重新整理读书笔记。“每本书中都有不少金句,不管是作者原创的金句,还是引用的名人名言,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知识积淀,成为优质的写作素材。”吴俐颖建议大家,“去读诗吧,看见一份美,一份执著,一份对诗意栖居的向往与行动。”

2023-08-02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21686.html 1 3 他们暑期读了这些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