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淮安风情

民主斗士李公朴与淮安的不解之缘

■陈伯新

李公朴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爱国者、坚定的民主战士和社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被誉为“民主斗士”。

李公朴(1902—1946),号朴如,原名永祥,号晋祥。13岁,到镇江京广洋货店当学徒。五四运动期间,上街演说,抵制日货,弃商从学。先后就读镇江润州中学、武昌文华大学附中、上海沪江大学附中、沪江大学。1925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加入国民党。参加罢课游行,担任上海学联工人科长,支持上海工人反帝大罢工斗争。1926年初,到广州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然离开部队。1928年,考取美国雷德大学政治系,半工半读。毕业回国后,坚决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业余补习学校、妇女补习学校,在《申报》开辟多种专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后又主编《读书生活》半月刊,印刷了许多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很受欢迎,成为当时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分子。

1936年,正当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李公朴参加了上海各界救国会,被推选为负责人之一。11月22日晚,他与救国会的沈钧儒等六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史称“七君子事件”。后来由于宋庆龄、何香凝等各界人士的营救,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李公朴等七人。

1946年7月11日晚10时许,李公朴在昆明街上遭跟踪的国民党特务枪击,连中数弹,于次日晨五时经抢救无效身亡。

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李公朴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李公朴祖籍武进湖塘桥,出生于淮安,在淮安度过童年岁月,13岁随父母迁居镇江。李公朴父亲叫李学增,字增培,用一个单字“培”为名一直在沈敦兰家做长工。沈敦兰,在光绪年间曾任常镇道道尹,官至正四品,道尹衙门设在镇江。李培为人忠勤耿直、工作认真负责,深得沈敦兰一家的喜欢与器重。

光绪八年(1882年),沈敦兰告老辞官,以2万两白银在淮安城内东长街朱雀桥旁偏南购置带有花园的巨宅,作为晚年悠闲自在的寄居地。此处现位于九升国际广场西侧,九升旁的文物蝴蝶厅就是沈家花园里的一处厅房。沈敦兰定居淮安时,将李培带到淮安,让他在沈公馆里充当管事人员。

李培在原籍曾娶妻周氏,生两子一女:儿永仁,娶淮安府田氏为妻;儿永义;女儿嫁给淮安林耀苍。李培来淮安后第三年(1884年)又娶程氏为妻,也生两子一女:儿永康,娶淮城钱寿昌长女为妻;66岁生幼子公朴;女儿嫁给淮安府樊仲沅。李培在淮安有两处住房:一处为李培夫妇及幼子(公朴)所住,位于东长街朱雀桥堍,现为淮安区融媒体中心西院东门处;另一处为次子永义的住房,位于东岳庙市口东龚姓院内,现为淮安市皮肤病医院内外科楼。

1915年,李培79岁,年事已高,从1882年随沈敦兰到淮安已达33个年头。此时沈敦兰已去世多年。李培携妻子程氏与13岁的公朴迁居镇江,依靠三子永康生活。离淮前,恰逢次子永义即将参军去东海,为此,父子三人在淮合影,并由永义题字,留作纪念。题字内容为:父年七旬有九,居淮卅余年矣。兹将还居江南尔,人生快事也。但(永义)刻从戎东海,难于随侍,又不能按时定省,殊深愧怅。特同四弟祥(公朴)三人合拍一影……时乙卯中秋后八日,翰芬(永义)谨忘于淮寓。乙卯即为1915年,中秋后八日即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此照片极其珍贵,它解开了李公朴出生何地之谜。李公朴即于此年离开了他的出生地淮安。

2023-06-12 ■陈伯新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17558.html 1 3 民主斗士李公朴与淮安的不解之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