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扎根基层考古 守护文明根脉

——记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岔河工作站

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是探索、发掘和研究我市地域文明、历史文化的学术科研机构,负责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地下、水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科学研究,并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科技保护和保管。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日益增多,急需场地开展修复、保护、保管和研究工作。2020年8月,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大力推动及洪泽区委、区政府、岔河镇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得益于岔河镇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在岔河建设了我市第一个考古工作站,这也是目前苏北八市中唯一的基层考古工作站。

●提升文保考古水平

岔河工作站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2020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据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将把岔河工作站打造成淮安文物修复保护中心、考古成果展示中心、考古资料整理研究中心和公众考古研学基地,加快考古成果转化,活化文物资源利用,全面提升淮安地区的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水平。

岔河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常态化开展出土文物修复保护、考古资料整理、考古成果展示宣传等常规业务工作。目前已修复器物2000余件,实验室文保修复处理金属器和纺织品项目5项,整理编写《淮安考古大事记》,整理板闸遗址报告,目前初稿已交付文物出版社排版校对,今年内出版。考古工作站在进行常态化文物修复之余,接待各类媒体的采访、拍摄和报道,各级领导的考察指导,各级兄弟单位的参观调研学习以及各类单位和学校师生开展的公众考古相关研学活动,同时还接待各类游客的参观游览。截至2023年4月,岔河工作站共存放器物11000余件(组/袋)。

●修复文物成果斐然

在文物修复方面,岔河工作站2021年修复器物469件,2022年修复完成1341件器物,以陶器为大宗,其余为瓷器。其中,位于淮安高铁商务区的小丁庄墓地项目共修复器物768件,水工科技馆遗址共修复器物252件,荷湖五号工程工地遗址共修复器物161件,板闸遗址共修复75件器物,文庙三期墓地共修复器物36件,盱眙县宣化社区古窑址项目共修复器物28件,王庄墓地共修复器物21件。2023年工作站新加入2名专业修复人员,继续对小丁庄陶器进行修复,今年已修复100余件。

●持续开展文物保护

在文物保护方面,岔河工作站于2022年10月投入使用文保实验室,主要对出土金属器和纺织品进行文保处理和修复。2022年对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山南组汉代墓葬出土的19件(套)金属器进行文保处理和修复;对淮自然(浦)2020第16号地块M58进行实验室清理,对出土的20余件纺织品进行修复和保护;对淮安区东城花园二期南区清代墓葬M749进行实验室清理,对出土的36件纺织品进行保护;对淮安区东城花园二期北区的坐棺墓M670进行实验室内保护性发掘和清理,并做脱水保护。2023年3月对徐家湖M35进行开棺清理,将其中的丝织品整体搬至文保修复室内进行室内文保清理修复。

●回顾淮安考古发展

在资料整理方面,岔河工作站近期主要对板闸遗址和小丁庄墓地资料进行整理工作,同时由淮安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尹增淮在工作站负责编写《淮安考古大事记》和《淮安考古文献目录》,整理梳理淮安考古发展历程。目前板闸遗址报告已整理完成,初稿交付文物出版社进行排版校对。小丁庄墓地资料整理已修复破碎陶器1000余件,绘图近200件。《淮安考古大事记》目前已大致完成初稿。■融媒体记者 吴家婧 潘梦洁

2023-05-30 ——记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岔河工作站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16269.html 1 3 扎根基层考古 守护文明根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