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绘画、摄影、刻印、装裱、电脑图文设计、网站制作、影视制作……蔡国华掌握的手艺很多,他戏称自己是“手艺人”,而熟悉他的人则称他为“蔡大师”。
“过去民间有句俗语,荒年饿不着手艺人。现代社会有了技能,生活才会更美好,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蔡国华说道。■融媒体记者 蔡雨萌 通讯员 徐怀庚
学艺 丰富生活体验
蔡国华最初学的手艺是刻章。那时,16岁的他正读初中,同班同学见他字写得好,便从家里拿来一只旧麻将,让他帮忙刻成章。蔡国华就找来刀具,一刀一刀划刻,竟成功在麻将上刻出了字。“之后,班级同学就会自己找材料来让我帮忙刻章,有的同学找来一小块木料,有的找来一小块石头。”蔡国华笑着回忆道,为刻好印章,他多次跑到刻章师傅摊位上学习,还拜师学艺,掌握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手艺——刻章。
1977年7月,高中毕业的蔡国华成为盐河知青农场的一名知青,在艰难岁月里,他继续学习书法和绘画。知青回城后,因有着绘画和书法的手艺,进入毛巾厂的蔡国华被分到设计室负责毛巾图案的设计,并在工作中系统学习了制版、配色等技艺。他还结合工作实践,撰写了《居室纺织装饰用品的配色》《毛巾图案设计构图初探》《关于色彩与色套的思考》等文章,发表在《家庭生活指南》《装饰织物》《中国纺织美术》杂志上。为进一步丰富生活体验,他趁着创业的热潮,先后创办了“淮安市蔡国华装饰设计室”“淮安市华尔装饰工程公司”“淮安运河书画院”,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的道路。
用艺 弘扬文化艺术
坐落于河下古镇估衣街的淮安运河书画院,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书画爱好者,他们到此切磋交流书画技艺,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建书画院的目的,就是让淮安书画爱好者们有一个探讨交流书画艺术的场所。”蔡国华介绍,淮安运河书画院从2016年建院以来,举办了古城诗书画联展、当代水墨探索学术研讨会、现代书画艺术学术交流研讨会等近百场活动,希望能为弘扬中华书画艺术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在通过淮安运河书画院弘扬文化艺术的同时,蔡国华还建立了“淮安民间文化名人影像资料库”。该资料库是他历时30多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分类存档收藏了近千位淮安书画家、诗(词)人、摄影家、演艺家的影像资料,总数据量达2560GB。耄耋之年的淮安书法家李锡贵因举办个人书法展览,找到蔡国华调取有关影像资料,蔡国华在电脑上输入李锡贵的名字,一套有关李锡贵的影像资料便呈现眼前。李锡贵激动地说:“蔡国华跟我搭档了30多年,让我感动了30多年,我真的非常感谢他。”
2022年4月,由蔡国华担任执行主编的《淮安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集》出版,该作品集的策划、组稿、编辑、排版、装帧都是他一手操办。有人问他图什么?蔡国华说:“图个开心,能为淮安做点事就很开心,能弘扬中华悠久文化艺术,我就很开心。”
借艺 助力社会公益
今年春节前,蔡国华和多位书法爱好者来到淮安区淮城街道河下社区,现场书写对联送给社区居民,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春节写春联送给群众,是蔡国华从十几岁下放农村就开始做的事情,如今65岁的他依旧坚持写春联,为群众增添一份别样的年味。
助人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蔡国华默默付出,用自己的手艺为群众服务。当一些创业者开店,找他帮写个店名,他分文不取;当社区居民找他拍张照片,他洗印好送上门;有人办书画展,找他帮忙策划,他十分乐意去出自己的一份力……“公益是一片沃土,它孕育着温暖的力量。公益是一条丝带,它系着人们的大爱之心。”蔡国华表示,乐于助人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小时候,父母见街坊邻居哪家有困难,都会主动帮一把,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手艺延续父母的爱心。
这些年来,蔡国华还积极利用“淮安运河书画院”平台,联手书画界人士做公益,他们多次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到困难家庭和敬老院中送温暖、献爱心。2016年6月,盐城市阜宁县遭遇龙卷风袭击,看到新闻后的蔡国华,第一时间联合港龙书画城,号召书画家义捐作品,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此次活动共捐赠价值68万余元物资,盐城市政府、阜宁县政府和当地群众向他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栏目由中共淮安市委老干部局特约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