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妈妈,请帮我买一下做汤圆的材料,需要糯米粉、酒酿,还有染色用的菠菜。”日前,市民刘女士发现女儿喜人的变化,孩子更爱动手了,不仅主动刷鞋,还积极学习各种厨艺。
而刘女士的女儿喜欢上劳动,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引导。记者了解到,今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这意味着从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课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所小学,看到劳动教育正在小学生中“生根发芽”。
刘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四年级,在淮安市实验小学上学。从今年9月份开学,刘女士就明显地感觉到孩子更爱劳动了。“一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刷鞋,那是女儿第一次主动要求自己刷鞋,而且刷得很干净。后来她还会主动做家务,扫地、整理房间。前几日,女儿又在学校的劳动课上学会了制作彩色汤圆,吃上自己做的汤圆后,她特别开心,很有成就感,还让我教她其他的厨艺,劳动积极性非常高。”刘女士称,正是因为学校的引导,激发了孩子劳动的兴趣,这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增加了更多的内容。”淮安市实验小学德育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课堂上,劳动课老师会针对所学内容,要求孩子回家动手实践;不仅如此,班主任老师也会每周布置劳动作业,比如做家务、手工制作等。“相信每个孩子在家或多或少都会做一些家务,通过学校的劳动教育引导,家校结合,必将有助于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让青少年想劳动、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学校还通过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比赛等方式,促进小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在淮安小学,校园内今年开辟了种植园区,为学生们提供了劳动的基地,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种植课程,在劳动中培养动手能力,让劳动教育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在新安小学,为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学校积极开展“我是生活小主人”劳动技能大赛,进行穿衣服、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叠放衣物、包饺子、煮饺子、比厨艺等比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通过比赛,增强学生平时的动手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好汉’。”新安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孙腊梅称。
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劳动教育通过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打破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相关教育专家表示,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有利于孩子们长大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融媒体记者 杨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