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一说因为水饺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俗语有云:“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另说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虽然没有太多时间遵循以前的习俗,但一家人立冬节气坐在一起吃饺子的习惯却随着人们温馨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卢建红:立冬的饺子是幸福的味道
今年55岁的卢建红,老家在盐城滨海,虽然是在海边长大的,却对面食尤其是饺子情有独钟。“这方面遗传了我的母亲,她特别喜欢吃饺子,像立冬这样可以‘名正言顺’吃饺子的日子,她是肯定不会放过的。”回忆起母亲和饺子的故事,卢建红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卢建红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并不喜欢吃饺子,可架不住母亲喜欢。她记得小时候,只要母亲拎着二斤猪肉回家来,父亲就会悄悄跟她说:“看,你母亲又馋了!”然后母亲便撒娇似地哄着父亲去和面、擀饺皮,母亲则开心地去剁肉泥准备馅料。“等准备就绪,包饺子就是母亲一个人来,因为她嫌父亲包得不好看。”卢建红笑着说,母亲包的饺子是她见过包得最好看的,让人看了就有食欲。
姊妹六个中,卢建红排行最小,也属她最爱吃饺子。现在只要一吃到饺子,卢建红便会想起母亲,想起小时候每次吃饺子,母亲都会特意给她多盛几个。卢建红成了家也有了女儿,巧的是,女儿也遗传了她爱吃饺子的基因。
现在卢建红把婆婆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婆婆是连云港人,也喜欢吃面食,只要有时间,卢建红就会包一些饺子放在冰箱里,虽然婆婆也会包饺子,但卢建红从不让她上手。“婆婆年纪大了,心疼她不让她操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她性子急,包起饺子速度特别快,馅子不够饱满、形状也扁扁的。”卢建红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立冬,卢建红早已把包饺子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准备大干一场,而这个时候,也是她最想念母亲的时候。“算一算,母亲已经离开整整23年了,她走的时候才64岁。每次包饺子、吃饺子的时候,我总能想起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场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卢建红说着有些哽咽。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已经将婆婆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想通过这饺子弥补对母亲23年的遗憾,也希望能像自己的母亲一样,通过饺子把温暖传给孩子们。卢建红说,每一次回忆都是温暖的记忆。立冬的饺子是母亲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融媒体记者 王磊
通讯员 朱敏
史金龙:和家人一起包饺子温馨又欢乐
“印象最深刻的立冬是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父亲教家里几个孩子包饺子,先将饺子的边缘捏住,再放入双手的虎口处一挤,一秒就是一个。”史金龙边说边用手演示着,脸上笑意盈盈,眼中却透露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史金龙今年65岁,五十多年前的那个立冬,在父亲的带领下第一次尝试包饺子,父亲独特的包饺子手法和当时温馨欢乐的画面让他至今记忆犹新。20世纪60年代的孩子期望着过年过节,因为在节日里能吃上肉,史金龙也不例外。但对史金龙来说,对这年立冬记忆深刻的原因不仅仅是美味的肉饺子,更因为在这一天有自己与父亲的美好回忆。在史金龙的心中,父亲是伟大的存在。“虽然父亲已经离开许多年,但他的为人与谆谆教诲一直引导我前行。”史金龙说。
史金龙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经常和家里孩子说起自己的战斗故事。父亲的亲身经历让史金龙早早明白,现在的和平美好是上一辈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必须要努力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也要向父亲学习,做实事、做善事。
“我在哪里,就要把哪里的事情做好。”这是史金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年轻时,史金龙就是大家眼里的热心人,社区里有什么东西坏了需要维修,谁家遇到了难事,史金龙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2013年,史金龙在原本岗位退休后又主动承担了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城北社区关工委主任的职务,选择在社区继续发光发热。前几年,史金龙关注到社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个孩子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外打工,性格有些孤僻。史金龙经常到他家,给他送去慰问金和书本,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还贴心地联系到孩子的在校老师,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一起想办法。在史金龙的努力下,这个孩子的成绩从原本的倒数进步为名列前茅,性格也开朗许多。近十年时间,史金龙一心扑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将父亲无私奉献的精神长存心间。
今年立冬,史金龙再一次用父亲教的方法和家人一起包了饺子,温馨又欢乐,就像记忆中三年级那年立冬第一次跟着父亲学包饺子的情形一样。■融媒体记者 高婷婷
徐珍: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迎接冬天的到来
今年25岁的徐珍是四川巴中人,来到淮安生活已有半年。在此期间,她品尝到了美味的荠菜馅饺子,也学会了如何包饺子。“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迎接冬天的到来是我们那儿立冬的习俗。那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包饺子,整个氛围非常和谐。”徐珍说,每次她妈妈包饺子馅料主要有韭菜鸡蛋馅和莲肉大菜馅两种,他们一家人还喜欢在吃饺子的时候配碗饺子汤,特别温暖。
在徐珍的印象中,立冬包饺子,全家最忙碌的就是妈妈了。如果晚上要吃饺子,下午的时候,妈妈就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洗菜、剁馅、和馅、擀饺皮,等所有东西准备好了,妈妈便会招呼大家一起坐下来包饺子。“妈妈可以包出月牙形、鱼形和元宝形三种形状的饺子,她说是姥姥教她的,不同的饺子形状可以装不同的馅料便于区分。”徐珍说,她自己只会包简单的月牙形饺子,对于剁肉、和馅这些事情还是来了淮安生活后,在想吃饺子时与妈妈视频通话现学的。回忆起一家人吃饺子的场景,徐珍记忆最深的便是饺子刚出锅冒着热气被端上来,很快一盘就会被清空,饺子的馅香与屋外的寒冷形成对比,让他们在立冬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幸福。
小时候,徐珍总听妈妈说立冬不吃饺子会冻耳朵的故事,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挨冻概率很低,但过节吃饺子早已成为一种习俗。在淮安生活的这段时间,徐珍最喜欢吃的是鲜美的荠菜馅饺子。前两天,徐珍去菜场购买了荠菜和猪肉,准备包点饺子冻在冰箱里留着过节的时候享用。“妈妈包饺子总是干净麻利又灵活,她擀的饺皮个个匀称又薄,包出来的饺子自然十分美味。”徐珍说,现在轮到自己包饺子的时候,她才发现擀出漂亮匀称的饺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包饺子的每一道流程都充满了学问。因此,她会在包饺子的时候和妈妈打电话聊天,一边话家常一边听妈妈传授包饺子的秘诀。现在,徐珍包饺子已逐渐熟练,她想练习着多包几次,这样在过年的时候,她就可以向家人们展现一下她的手艺了。■融媒体记者 张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