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20年了。父亲节那天,我们兄妹几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特地准备了父亲喜爱喝的“今世缘”酒,摆在父亲遗像前。作为父亲长子的我,默默回忆父亲的往昔……
父亲一生从事木工手艺,他的木工技巧在十里八乡没有人能敌过他。父亲不但手工细腻,而且还会雕刻,有些高档家具需要雕刻什么“金龙戏珠”、什么“麒麟送子”等,都难不倒他,可谓名闻遐迩。他20岁时,就在国营三河农场从事场部建设,建造房屋、投房料、打家具,整天忙忙碌碌,马不停蹄,一点空闲都没有。为了让新招的工人都能睡上木床,他与工友们挑灯夜战赶制木床。当时他是木工班班长,事事带头,吃苦耐劳,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显示了他的“工匠精神”,经常受到场部领导的表扬。
当时,场里有一位副场长女儿出嫁需要一套六件头家具,而且副场长就赏识父亲做家具的式样,于是邀请父亲为他女儿打家具,父亲一口应允。白天生产忙没有时间,父亲就利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赶制家具,紧锣密鼓地熬了几个通宵把家具打好并涂上油漆,终于赶在喜庆之日风风光光把漂亮的家具抬到新郎家。副场长买了两条好烟送到父亲宿舍,他“完璧归赵”执意不收。后来副场长又设宴招待他,等作陪的客人到齐后,再找他已不见踪影。副场长叹息说:“王师傅就是这个犟脾气。”
后来,厂领导看我父亲为人忠厚耿直,干事踏实沉稳,工程结束后,其他员工都辞退回乡,父亲留了下来,转为正式员工。直到1960年初,父亲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离开奋斗几年的国营三河农场。
我家人口多,兄妹几个,生活重担压在父亲肩上。那时我已读高中,学校伙食差,父亲唯恐我吃不饱肚子,把家里的自留地生长的粮食拿到公社粮管所兑换成粮票,风尘仆仆地送到学校,让我晚自习后买些米糕、饼干等点心增加营养。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的心里总觉得对不起父亲,他老人家为我们兄妹几个读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而且还苦口婆心教育我如何做人。尽管父亲目不识丁,但他深谙人生哲理,经常教育我们在单位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能参军入党,成为国家干部并退休,每一台阶都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导。我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王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