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稻田千重浪 乡间好“丰”景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

眼下,洪泽区岔河镇滨河村高标准农田内的水稻迎来丰收季,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确保颗粒归仓。“以前,种水稻是望天收,亩产不高,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灌溉时通过泵站打水,低压输水管道直接把水输送到田间地头,夏天的干旱对稻田没有任何影响。今年,我家350亩水稻亩产1200斤不成问题。”看着丰收的稻田,滨河村水稻种植大户陈尧顺乐呵呵地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吨粮田”建设决策部署,以强基础、提产能、促增收为目标,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突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要求,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强化耕地质量提升,创新建设管理方式,释放项目建成效益,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刘明爱 王宇

●规划引领 科学推进

日前,记者在洪泽区岔河镇唐圩村看到,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整齐排列着。“经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改造实施,我们村土地流转得到彻底改善,从原来的每亩850元上涨到了1400元,发包总收入提高了近70万元。”唐圩村党总支书记徐成柏告诉记者,管理高效、用水用肥又规范,“好粮卖好价”就成了现实。地更好种了,不少大户抢着承包,村民、村集体都受益。

据介绍,唐圩村四圩组有1200余亩耕地,原本地形南高北凹,田间为土路,下雨农业机械无法下田作业,导致白马湖边的优质田成了流转不出去的“老大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引水河上修建渠首,排涝河上修建退水闸,农渠上架起了4座灌溉泵站,同时铺设了1800米低压输水管道,彻底解决了田块高低不平带来的用水难、排水难问题。同时,浇筑起一横三纵的田间水泥路,总长2805米,并建设农桥2座、路涵6座,农业机械化完全实现。

土地孕育五谷,田野滋生万物。为构建上下衔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我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纳入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系列,并经市政府批复实施,为今后一个时期系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将全市分为徐淮、里下河、丘陵三大农区,科学分析区域现状,细化分区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县区结合各地实际同步编制县级十年规划,深入分析现状和镇街建设需求,围绕市、县(区)重点区域布局,明确项目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实现基础设施配套与区域主导产业有效衔接。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在继续做好绿化林网种植基础上,积极推进试点建设,全市探索开展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7个,洪泽区、涟水县、金湖县、盱眙县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试点4个;金湖县、盱眙县开展新增有效耕地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试点5个。通过科学施策、综合治理,精心打造“田成方、树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规模连片 打造精品

淮安市大道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亮是淮阴区马头镇黄河村远近闻名的农业种植小能手。2020年他来到黄河村发展辣椒产业,刚来的时候信心满满包了1000亩地种辣椒,可是第一个夏天就让他损失惨重,原来他承包的地块高低不平,雨水大了排不出去,辣椒受淹严重,产量锐减。2021年黄河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零散地治理项目,总投资250万元,建设灌溉泵站一座,喷灌设施若干,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400余亩,并将涉及的排涝沟疏浚硬化,配套相应的进出涵洞15座。今年4月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所有辣椒都是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种植户没有任何风险,今年我流转土地种植,就是想给群众做个示范。我的想法是继续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带领更多村民奔向富强路。现在灌排设施有了保障,收成也就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怕旱涝灾害了,动动手机就能打开喷头灌溉,实在是太方便了!”唐亮说,下一步,他打算采用村民出力、公司出钱出技术的方式进行合作,“一户人家有两三个人就可以包个十亩地,从种子到技术再到销售,我们实行一条龙供给服务,村民只要负责种植就行了。”唐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椒凰”产量7000斤左右,按照最低收购价每斤0.7元计算,一亩地的产值是4900元,“10亩地至少收入49000元,对于普通农村家庭而言,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我市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建设机制,鼓励县区新成立或依托现有农业平台公司,联合项目镇街先行组织推动项目区土地流转,由村集体、农业公司、家庭农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单体规模不超过1000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有序引导,力争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区内项目土地流转率提升至90%以上,其他项目区提升至85%,农民土地流转后持“地票”合法取得租金收入。土地流转完成后,结合村庄撤并、公共空间治理腾退出来的土地适时组织平整,填平废沟呆塘,打破原有田埂、废弃道路,实施“小田并大田”,为项目整体规划建设创造条件,流转及平整溢出土地建档立册,划归村集体名下统筹经营,增加村集体收益。

●建管并重 立足长远

位于盱眙县穆店镇的大圣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眼望去,田间道路又宽又直,田下沟渠四通八达。

“我们出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做到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后,要立即落实建后管护实施主体,完善后续监测评价和跟踪督导机制,及时有效修复损毁设施设备。”盱眙县穆店镇维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万春玉介绍说,村里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亩地收取50元的管理费用,安排专门网格员负责巡查发现问题,做好管护记录。

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是关键。为此,我市先后印发《淮安市农田基础设施工程管护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做好全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等占用高标准农田补建工作的通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后保护与管护。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上图入库”管理,同时指导县区建立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和标准,确保项目功能长久稳定发挥。在此基础上,优化调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种植业结构,以建成项目为载体,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培育,在项目区推广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和农机装备,加强耕种收全程械化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精准生产,科学解决农田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全力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记者了解到,2022年,我市获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1个,治理面积59.1万亩,项目涉及7个县区53个乡镇(街道)。目前,总体进度已达35%,计划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明年5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2022-11-04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198135.html 1 3 稻田千重浪 乡间好“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