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昨立秋 雄赳赳

气象 逆秋

本报讯 今年夏天格外难熬,一波波高温热浪让人叫苦不迭。市气象台说,今年立秋是8月7日晚8时29分,接下来一周的天气仍然是晴热高温占据主流。

立秋虽然有个“秋”字,但这个“秋”并不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秋,而是“秋后一伏热死人”的秋,甚至有人说,从眼下的天气里,只能感受到“秋”字里的“火”。市气象台专家说,作为1961年以来平均温度与高温日数均创下同期极值的一年,今年立秋的炎热程度与往年同期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条命就是空调给的”“我和烧烤之间就差一把孜然”“感觉之前的热也只是为了给现在预热”……网友们纷纷用十分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形容眼下的天气。据介绍,常年8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也仅次于最热的7月下旬,而今年的高温酷暑无论是强度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表现突出,目前我市仍然处于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掌控下,未来一段时间高温仍将持续“发酵”,暂时还看不到凉快下来的希望,8日往后几天,高温还有加强的趋势,江苏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淮安的最高气温也将达到38℃左右。

高温酷暑天气何时是个头?市气象台专家介绍,往年气象资料显示,人们能感觉到明显的降温一般要等到8月下旬前后,气象学意义上的入秋,往往要一直等到9月中旬才能到来。

民间也有立秋后还有“24个秋老虎”的说法。说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则称之为“逆秋”,那么立秋之后的24天里天气将会很炎热,这24天就被称为24个“秋老虎”,而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即使只是小雨,就是“顺秋”。关于立秋还有一些有意思的说法,如立秋在当天中午12点之前到来是“公秋”,越过这个时间点就是“母秋”。一般来说,“公秋”意味着高温将很快散去,而“母秋”则意味着高温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按照这些说法,“秋老虎”今年几乎是来定了。

■融媒体记者 傅停停

通讯员 吴序鹏

民俗 咬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是否意味着入秋?“咬秋”指的是什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说,立秋虽然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讲,此时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季还未到来。立秋节气通常在“三伏天”里的中伏期间到来,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

“立秋时节,我国大多数地区仍处夏季,天气依然很热。此时也是台风活跃时期,多发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江晓东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的记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羊杏平解释,立秋的“立”有开始之意,“揫敛”是收敛的意思,即此时农作物开始成熟。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立秋这天“咬秋”“贴秋膘”等习俗。

“咬秋”也叫“啃秋”,是指在立秋日多吃西瓜,以求解暑防燥。

“人们一般还会选择在立秋日吃肉,意在‘以肉补膘’。”羊杏平解释说,但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贴秋膘”不一定非得吃肉,尤其不适合肥胖超重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建议多吃绿叶菜、薯类、馒头、酸奶等发酵类的食物,少吃肉类。普通人群“贴秋膘”也要适量,不宜暴饮暴食。■新华社

农事 秋实

今年8月7日为立秋,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事实上,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俗话说:“热在三伏”,立秋往往还处在中伏,要真正感受到秋高气爽,我国大多数地区要等到白露前后。“秋后一伏”,这一段时间比较“难熬”,对农民和农业来说也很宝贵。

今年是晚立秋,虎年可能会遇见“秋老虎”,但对农事而言,却是“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因为如果农历七月立秋,夏收作物和秋收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长势好、产量高;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就是早立秋,天气很快要变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充足,长势和产量会受影响。

“立”,就是开始;“秋”,就是禾熟。立秋首先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从南方到北方,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迅速膨大。所以立秋之后,田间作物对水分要求迫切。

每一句农谚背后,都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农业知识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就是说立秋时节,棉花及时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可以减少烂铃落铃,促丰收;“七挖金,八挖银”,说的是立秋前要赶紧锄草、翻土,这样立秋以后杂草就不能生根了,秋挖可以“斩草除根”,疏松土壤,蓄水保墒。■新华社

2022-08-08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191188.html 1 3 昨立秋 雄赳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