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剪纸、仿生线编、绢花、糖画、面塑……绵绵大运河,奔流不息,流淌千年,繁华千年。行走淮安运河两岸,勤劳聪慧、心灵手巧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的手工绝活。经过一代代地传承,这些手工绝活成为一项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淮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让传统技艺融入当代生活,让文化流入千家万户,让我们相约在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融媒体记者邀您一起学“非遗”,感受淮安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让“非遗”技艺在我们中间传承下去,“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
■融媒体记者 何剑峰
通讯员 费洲 朱友光
走进淮安非遗 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标志性城市,淮安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其中7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3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163项市级、近400项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4人、省级26人、市级220人。
近年来,淮安市积极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深挖运河文化底蕴,讲好运河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与利用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民间,传承也要在民间,这样更接地气。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淮安人民的当代生活,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淮安农商银行共同主办了“走进淮安非遗 传承传统文化”——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
从6月11日起,主办方将邀请在淮安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传授非遗技艺。融媒体记者联合淮安市好人好报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市民共同参与,一起感受淮安非遗,学习非遗技艺。
相约6月11日 开启非遗之旅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淮安农商银行共同主办的“走进淮安非遗 传承传统文化”——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将在清江浦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街区(原老坝口小学院内)正式启动。
活动当日,主办方将邀请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仿生线编”代表性传承人徐善芳,现场传授淮安香包的制作技艺,并通过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旗下融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现场直播。因得益于家传仿生线编技术,徐善芳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有着独到的见解,作品构图复杂多样,色彩层次丰富,入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作品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名人名录《精品选粹》。徐善芳制作的淮安香包,融入了仿生线编技艺,使得香包极具淮安地方特色;香包造型多变,有粽子型、葫芦型、十二生肖型等;香包内装有十八味中草药,散发出天然香气,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净化空气的功效。
记者了解到,主办方还将举办“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2022淮安非遗发展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聚一堂,围绕全市非遗概况、保护和传承,金融助力非遗设想、举措等方面,多角度探讨淮安非遗传承发展方向,金融助力非遗意向合作等话题。
拨打报名热线 一起学非遗
6月11日,让我们相约在清江浦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街区,跟着记者一起学习淮安香包制作。因场地有限,现面向社会征集20名学员,要求具有一定手工编织基础。报名热线:13645232882 15751395532。入选学员以报名先后顺序为准,主办方将会电话通知确认。
本次报名没有成功的市民,也无需过多遗憾。今后我们还将走进乡镇社区、走进商场企业,举办多场“跟着记者看非遗、学非遗公益活动”,一起携手共同宣传淮安非遗,展示淮安非遗,学习淮安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