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病人时,他心细如发、亲力亲为;抢救病人时,他如一军将领,指挥全场,全力以赴。他就是市二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杜叶平。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王惠 王宇
● 吃得苦中苦,才是为医之道
1976年,杜叶平毕业后进入市二院,一直从事临床工作。经过多次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实力过硬的他很快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一名危重病人抢救骨干医生。1999年,杜叶平被任命为重症医学科(ICU)主任,专业从事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当时的ICU条件十分有限,经过他的努力,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呼吸和循环是危重病人抢救的关键,我就琢磨如何在这方面下功夫。”经过不断探索,杜叶平率先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等先进技术,使科室一跃成为全市领头雁,率先创成市级重点专科,并一路保持到现在。
2004年,由于能力突出、敢拼敢干,医院决定让他兼任急诊医学科主任,从此,杜叶平致力于急危重症病患的抢救。“当医生就是要吃苦,不管在ICU还是急诊科,我都带头上,不吃苦怎么抢救病人?”就是靠着这股吃苦耐劳的干劲,他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率领团队成功创成全市第一个急诊领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并开展多项先进技术,实力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 技术新而强,才能救死扶伤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2020年新冠肺炎救治中大放异彩,走入百姓视野。然而,杜叶平早在2017年就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该项技术。数年来,他和团队成员运用该项技术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使许多原本没有机会抢救的病患得以新生。
“这项技术的难不仅在于设备的复杂,更在于操作时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上机,患者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杜叶平常说,学医不仅要学书本,更要学经验,经验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扎根临床,哪里来的经验?”在运用ECMO抢救众多病例的实践中,他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我们做得多,所以经验多,这些经验就是我们成功的保障。”
2021年,杜叶平带领团队再创新纪录,运用ECMO技术抢救危重病人在全国急诊领域排名第六。“科室医护人员都很辛苦,有时候一个电话,大家都从被窝里起来赶到医院参与抢救,我心疼他们,但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老党员,杜叶平既像将领,也像家长,硬是将这支队伍打造成召之即来、能打胜仗的“铁军”。
● 信念不放弃,才能创造奇迹
说到创造奇迹,杜叶平却习以为常,多年来他创造的“奇迹”难以计数,在以前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代,这些都是“起死回生”的奇迹。
曾经有一名患者,在医护人员轮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一个小时仍然没有心跳时,杜叶平没有放弃。此时正值寒冬,患者身体冰凉。摸了摸患者的手脚,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他一声令下:“升温,继续按!”在医护人员轮流按压两小时后,患者终于恢复心跳,奇迹诞生了,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治疗9天后,患者一切如常,康复出院。“在寒冷环境下,患者大脑处于保护状态,缺氧损伤较小,持续抢救还是有一定机会的。”杜叶平从此以后就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放弃对生命的抢救。不知多少濒临死亡的人,因为他的坚持而存活,这份坚定是医者大爱的完美体现。
做医生要有慈悲之心,也要有金刚手段。杜叶平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既有救死扶伤的心,也有力挽狂澜的技术。如今,团队成员在他的培养下,都能够顶起一片天。他相信,这些年轻人一定会做得比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