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到2025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较为健全,全社会成员的信用档案基本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实现全覆盖,信用大数据得到深度广泛应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进展明显……日前,《淮安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新鲜出炉,描绘出未来五年我市以七大重点工程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进一步优化“信用淮安”网站及其移动端载体,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服务窗口与公示专栏,在线提供一体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服务。加快实现行业信用信息系统自动对接,实现与国家、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互联互通,做到数据统一治理、基础业务统一处理、基础服务统一供给,为全社会提供统一服务。推进金融信用信息与公共信用信息联通共享,通过“信用+金融”手段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工程。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在行政管理中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并将签订的信用承诺书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开展信用审查工作,使信用审查成为各类准入门槛的基本要求,大幅提高失信行为成本,逐步建立良好秩序。深化信用监管实施细则研究,推动构建行业信用监管评价模型,完善基层信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基层治理绩效。
打造“信易贷”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程。建立健全“信易贷”制度规范和工作协同机制,以信用大数据支撑“信易贷”发展质效提升。推进“信易贷”金融服务创新,建立政府、合作银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企业及担保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由合作银行向企业直接发放贷款的“信易贷”分担风险运行体制。大力实施“信易贷”工作,建立健全“信易贷”制度规范和工作协同机制,以信用大数据支撑“信易贷”发展质效提升。
实施“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工程。不断拓展“信易+”应用场景,建立市民信用积分制度,试行给予守信市民免担保、免手续、免排队等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优惠。强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食药、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信用应用场景建设,通过“信易+”应用场景建设,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获得感。
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以信用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一县一策”,动员农民投身信用建设,享受信用成果,共建文明社会。完善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农村产业发展全过程、生态生产生活全方位的农村信用管理制度,促进乡村实施新型监管和社会共同治理,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同步进行。
启动“信用旅游城”工程。充分发挥淮安“世界美食之都”和“淮安古城旅游”这两大特色品牌优势,推出“信易游”“信易食”产品,做足食品和旅游两大特色品牌信用建设的文章。强化信用品牌推介,逐步把淮安信用旅游品牌产品推向全省、全国和境外。
推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程。提升示范城市社会感知度,积极推进信用管理手段融入行政管理的公共服务各环节、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实现全社会对信用工作的感知度、认可度、应用度不断提升。
■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金泉